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研究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研究

  • 字数: 132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夏楚瑜|责编:葛又畅
  • 商品条码: 9787112283804
  • 版次: 1
  • 页数: 11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区域“碳中和”可借力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中融入碳排放、碳汇空间管控措施,全方位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重大部署,这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更是突出国土空间低碳转型工作,要求从规划、空间布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个层次进行绿色发展转型。 本书建立了国土空间用地类型与不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关系,分别从宏观、微观尺度讨论了国土空间用地变化、用地规模及形态对碳代谢的作用,宏观尺度关注城市层面,微观尺度则关注街道行政单元,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年2035年为研究目标年,情景模拟了宏观、微观尺度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形态优化的减排潜力,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选择路径。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介绍 2 国土空间碳中和研究进展 2.1 城市碳代谢的研究进展 2.2 国土空间用地变化与城市碳收支机理研究进展 2.3 城市国土空间用地与碳排放关系 2.4 城市形态与交通碳排放关系 2.5 大数据与城市“减排”:机遇与挑战 2.6 已有研究总结 3 理论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3.2 国土空间多尺度研究的减排效应剖析 3.3 城市国土空间用地变化的碳代谢机理 3.4 碳代谢过程中城市形态作用的理论解释 3.5 城市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形态优化的减排机理 3.6 分析框架 4 多尺度城市碳汇、碳排放核算 4.1 宏观尺度城市碳汇、碳排放核算 4.2 微观尺度城市碳汇、碳排放核算 4.3 本章主要结论 5 多尺度城市碳代谢研究 5.1 基于“碳流”的城市碳代谢过程模型构建 5.2 基于Kleiber定律的城市碳排放类比模型构建 5.3 宏观尺度城市碳代谢过程研究 5.4 微观尺度城市碳代谢生物体自我调节特征类比研究 5.5 本章主要结论 6 多尺度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6.1 宏观尺度城市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6.2 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与居民出行碳排放关系研究 6.3 本章主要结论 7 多尺度“减排”情景模拟 7.1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景模拟 7.2 宏观尺度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减排”情景模拟 7.3 微观尺度城市形态优化的“减排”情景模拟 7.4 本章主要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创新点 8.4 研究不足及展望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