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碳汇法律保障制度研究/上大法学文库

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碳汇法律保障制度研究/上大法学文库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颜士鹏|责编:殷亚平//宋寅悦
  • 商品条码: 97875426578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法学的视角基于减缓气候变化中增加碳汇这一 维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法律保障制度的构建。森 林碳汇随着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而逐渐进入学者 和公众的视野。本书并未完全完全拘泥于京都框架下的森 林碳汇法律机制,而是更多的从后京都时期的REDD+森林 碳汇法律机制出发,提出了“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法律 保障制度构建的四个方向:基于造林、再造林的森林碳汇 法律制度;基于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的森林碳汇法律制度 ;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森林碳汇法律制度;基于经 济激励的森林碳汇法律制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的基本问题界定 一、气候变化:概念、归因及影响 (一)何谓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化的归因 (三)气候变化的全球影响 (四)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机制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机制 三、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之辩证关系 (一)碳汇与森林碳汇 (二)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森林碳汇与减缓气候变化 (四)中国实施森林碳汇减排的森林资源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演进 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框架的发展历程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通过及生效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次缔约方会议 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吸收汇”措施的确立 (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吸收汇”的主要内容 (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吸收汇”内容的评析 三、京都规则框架下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碳汇机制 (一)《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二)《京都议定书》中森林碳汇减排的基本框架 (三)《波恩政治协议》等确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规则 (四)京都规则框架下“造林、再造林”森林碳汇机制评析 四、后京都时代的.REDD+森林碳汇机制 (一)《巴厘路线图》与REDD机制的确立 (二)《哥本哈根协议》与REDD+机制的确立 (三)《坎昆协议》与REDD+机制资金框架 (四)《巴黎协定》与RE~)D+机制的新发展 (五)REDD+森林碳汇机制评析 五、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发展趋势 (一)森林碳汇减排的法律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REDD+机制将成为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减排的主要机制 (三)森林碳汇将是发展中国家自主贡献履约的重要方式 (四)森林减缓与适应的综合和可持续森林管理机制地位将得到加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森林碳汇政策与法律的实然检视 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与法律现状 (一)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法规现状 (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地方性立法与政策现状 二、中国森林碳汇政策体系现状 (一)国家宏观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中的林业应对措施 (二)专门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森林碳汇 (三)森林碳汇的具体指导性政策 三、中国森林碳汇政策的评析 (一)中国森林碳汇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现有森林碳汇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立法奠定了基础 (三)初步形成了我国非京都规则碳汇造林的基本规则 四、中国森林立法的现状 (一)综合性森林立法——《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立法演变 (二)我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确立的主要法律制度 (三)单行性森林立法的现状 五、我国森林立法对森林碳汇功能保障的不足 (一)现行森林立法目的未能体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 (二)单行性森林法规和规章 的内容陈旧 (三)基本森林法律制度不利于森林碳汇功能的实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碳交易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实践 一、我国碳交易的实践现状与评析 (一)七个碳交易试点的交易实践 (二)我国碳交易试点实践评析 二、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实践 (一)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 (二)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 三、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实践 (一)山西石壁山区造林项目 (二)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 (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开发的森林碳汇项目 (四)中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 四、森林碳汇项目实践的评析 (一)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森林碳汇项目应体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多重效益 (三)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交易需要法律保障 (四)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标准需要规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森林碳汇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基于造林、再造林森林碳汇的法律保障制度 (一)植树造林制度 (二)封山育林制度 (三)退耕还林制度 二、基于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碳汇的法律保障制度 (一)林地保护制度 (二)森林防火制度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 (四)人为毁林的预防和惩处制度 三、基于可持续管理森林碳汇的法律保障制度 (一)森林分类经营制度 (二)林业规划制度 (三)森林采伐制度 (四)森林保险制度 (五)森林认证制度 四、基于经济激励的森林碳汇法律保障制度 (一)基于森林碳汇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二)基于森林碳汇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森林碳汇视角下我国《森林法》的修改方向 一、立法目的从经济价值理念向生态碳汇价值理念的转向 二、基本原则从营林利用向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转向 三、法律制度从直接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