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意德育(修订本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随园文丛

诗意德育(修订本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随园文丛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孙迎光//孙菲
  • 商品条码: 97875426596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孙迎光、孙菲著的《诗意德育》是从诗意德育的 角度探讨诗性伦理人格的塑造。诗意德育涉及到德育 、诗、哲学与艺术等等领域。今天的德育研究很少有 诗化的研究。人们常常从理性上谈德育,将德育作为 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学科分类像一个书架,它使 德育研究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德育与 诗、哲学、艺术分属于不同的领域。研究诗意德育, 则需要打破这些固定界限。本研究在诗化的、艺术性 的哲学思维之下谈德育,它所倡导的观念不仅涉及到 德育观念的变革,而且涉及到教育哲学观念的变革。
作者简介
孙迎光,男,1959年生,籍贯江苏省如东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德育、教育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个人专著四部。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与伦理矛盾》(2003年)、《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研究》(201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 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9—2013), 高等学校政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个人专著《诗意德育》获得2012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德育的内涵、关系及规范 第一节 德育的要素及内涵 第二节 德育的三种关系 第三节 德育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第二章 德育方法与境界 第一节 方法及其层次、境界 第二节 从唯对象性研究中走出来 第三节 德育方法的确立并非仅仅依据客观规律 第三章 教育——思的唤醒 第一节 什么召唤思? 第二节 表达与思想 第三节 教育学与书写规范 第四章 理性之思与诗性之思 第一节 诗教何为 第二节 理性与诗性 第三节 本质认识与诗性之思 第四节 “是什么”和“如何” 第五节 文化的显隐意识 第六节 有所为而为的教育和无所为而为的教育 第七节 世界的三种人化 第五章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与启示 第一节 修身当先学诗 第二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特征 第三节 儒家诗意德育的启示 第四节 拓宽教学论的思之基础 第六章 比德教育方法(上) 第一节 以松比德 第二节 以竹喻人 第三节 以梅修身 第四节 以菊陶情 第五节 以兰养德 第六节 以莲托志 第七章 比德教育方法(下) 第一节 乐水乐山 第二节 山水可居 第三节 君子贵玉 第四节 茧式德育与抽丝德育 第八章 境界提升方法 第一节 教育中的善美境界 第二节 冯友兰的境界说 第三节 让德育与诗境相通 第四节 诗者乃天地之心 第五节 德育“赞天地之化育” 第九章 对话教育方法 第一节 对话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对话:苏格拉底还是孔子 第十章 占有或存在 第一节 捕捞者与放羊娃的生活观 第二节 占有与存在两种生存态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