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书辨疑(宋元明清哲学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

四书辨疑(宋元明清哲学类)/中外哲学典籍大全

  • 字数: 25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元)陈天祥|责编:孙萍|总主编:李铁映//王伟光
  • 商品条码: 97875203734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元史·儒学传》曰:“元 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 之臣,下及山林布艺之士, 以通经能文彬彬焉众矣”。 全祖望在《宋元学案》里也 认为“有元立国,无可称者 ,惟学术尚未替。”元代诸 儒相当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 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的流传即是表现之一。陈天 祥作《四书辨疑》,被时人 认为是质疑朱学之作。至四 库馆臣论此书曰“大意主于 阙疑而不贵穿凿”、“实非有 意立异规为门户之争者”, 评价此书无害于《集注》, 可并存相参。《四书辨疑》 十五卷,其体例为先述原文 ,然后引朱熹《集注》之文 ,再做自己之分析辩驳。陈 氏此书,所质疑者不惟《集 注》一书而已,亦有对经文 本身的疑问和对前人注解的 指摘。持论公允,摒除门户 之见。虽质疑朱子之失,亦 肯定朱子之得。应该说,《 四书辨疑》是以朱熹《集注 》为依托而延展开去对经文 的探究,其目的不是要贬抑 朱学,而是力图匡正朱学, 使其更加符合经文旨意而已 。 《四书辨疑》是一个窗 口,通过它,我们可以对儒 学经典在元初的传播情况以 及元代儒生对经典的修养有 一个切实的了解。
目录
卷一 大學 在親民。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顧提天之明命。 湯之盤銘。 作新民。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四書辨疑 「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之至也。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 卷二 論語 學而第一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賢賢易色。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無友不如己者。 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 禮之用,和為貴。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于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卷三 論語 卷四 論語 卷五 論語 卷六 論語 卷七 論語 卷八 論語 卷九 孟子 卷十 孟子 卷十一 孟子 卷十二 孟子 卷十三 孟子 卷十四 中庸 卷十五 中庸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