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晓明文集:不死的纯文学

陈晓明文集:不死的纯文学

  • 字数: 490
  • 出版社: 广东人民
  • 作者: 陈晓明|责编:肖风华//李力夫//肖方//马妮璐
  • 商品条码: 97872181580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9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变动趋势进行颇为独到 的阐释,对当前“纯文学”面临的那些困境以及超 越困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人地分析。关于当代“纯 文学”被图像与边缘化的问题;在后现代视野中如 何面对现代性的困扰;沉重的中国本士性如何获得 后现代的表达方式;以及“纯文学”写作如何在自 我更新与历史开创方面寻求新的法则等当代文学的 一系列疑点与难点,都有涉猎。作者不做抽象的理 论表述,而是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通过具 体现象与文本分析来揭示当代涌动的文学思想潮流 ,态度理性,情绪饱满,真知灼见跃然纸上,其生 动与深刻给各个层面的读者留下了鲜明印象。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1977级),后读研究生,其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表意的焦虑》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200多万字;并在欧美学术刊物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文学评论家奖项。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研究和访问讲学。1992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目录
第一辑 不死的“纯文学” 上篇 后历史的幽灵 文学的消失或幽灵化 绝望地回到文学本身 给文学招魂或差异性自由 张艺谋的还童术 德里达拒绝历史吗 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 元理论的终结与批评的开始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现代性有什么错 下篇 返乡的文学 后现代在中国的曲折道路 在“底层”眺望纯文学 胜过现实的写作 不说,写作和飞翔 乡土中国与后现代的鬼火 别了父亲和长篇小说 极端经验与异质之力 身体的诡计:当下与历史的合谋 “还乡”的文学或文字 附:自序不死的文学与文字 第二辑 现代性的文学想象 第一章·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 历史观与文学批评 重写现代性的文学批评 “有情中国”之传统抑或本体论 想象中国的方法与批评的文学化 第二章·“对中国的执迷”:放逐与皈依 “对中国的执迷”:被放逐的原罪 “世界的”现代思想史的语境 无法整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 第三章·“影像中国”的方法 知识考古学方法:中国现代电影研究 认同的政治:影像中国的跨文化分析 空间意识:多地性的全球化视野 第四章·批评的历史与诡秘的文学性 批评历程简单回顾 批评的转向与文化研究的博弈 批评的幸存与典律的建构 第三辑 守望剩余的文学性(节选) 相信文学:重建启示价值 重论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的关系 小叙事与剩余的文学性 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挑战 90年代:文学怎样对“现在”说话 新世纪小说开辟的个体经验 “历史化”与“去—历史化” 对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评价 回应批评:重新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