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组的文学场(新媒介与文学制度的转型)/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文库

重组的文学场(新媒介与文学制度的转型)/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文库

  • 字数: 2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黎杨全|责编:郭晓鸿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4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创作与接受并非个 人心灵独语,总是“制度”中 介后的创作与接受。新媒介 对传统文学制度产生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同时建构了网 络文学制度。本书对新媒介 文学场域的组织机构、行动 者及其关系进行了总体考察 ,并探讨文学网站对作家制 度、读者制度的建构,先锋 派对文学制度的重构,以及 文学批评制度的裂变、著作 权制度的变革与新媒介语境 中的经典化制度问题,认为 经典总是场域行动者合力的 结果。
作者简介
黎杨全,男,197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新媒介文论、网络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媒介场域中文学制度要素的重组与互动 第一节 文学制度要素的重组与角色变迁 第二节 文学论争与文学合法性的争夺 第二章 文学网站与作家制度、读者制度的建构 第一节 文学网站与作家制度的建构 第二节 文学网站与读者制度的建构 第三章 先锋派与文学制度的重构 第一节 文人入网:陈村之于文学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诗歌、先锋派与文学制度的“抵抗” 第四章 文学批评制度的危机与转型 第一节 批评场域的裂变与危机 第二节 学院批评在新媒介语境中的转型 第三节 大众点评的兴起与文学批评的新变 第四节 网络文学的“间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 第五章 著作权制度的冲击与集体生产 第一节 著作权的“占有”与内外的解构 第二节 “抄袭”指控与“数据库”写作 第三节 集体生产的困境与可能 第六章 经典化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第一节 经典化、新问题与商业模式的困境 第二节 摆脱印刷文学观念:经典化与动态世界的悖论 第三节 多元动态经典观与文学制度的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