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经济科学译库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经济科学译库

  • 字数: 424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译者:梁琦
  • 商品条码: 97873001303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11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空间经济学已成为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空间经济理论 被视为不完全竞争与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它为人们研究区位理论和 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大家的合作 之结晶,正是由于这本书的出版,3位作者于2001年获得了亚洲最具影响力 的“日经奖”;而藤田昌久和保罗·克鲁格曼又于2002年双双获得国际区域 经济科学协会(RSAI)所设立的第一届“阿隆索奖”。《空间经济学——城市 区域与国际贸易》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任何想在空间经济 学这一乐园流连或耕耘者,无疑都应该研读这部经典巨著。
作者简介
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现为伦敦大学经济和政策学学院的教授,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英国财政部顾问。 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定期讲授原理类课程。克鲁格曼为耶鲁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在任现职前,他先后于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1983年间,在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贸易,是新贸易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该理论把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他对国际金融亦有研究,并且主要集中于对货币危机的分析。1991年克鲁格曼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克拉克奖。除了教学和学术研究外,他还撰写了大量面向非专业读者的文章。他同时也是《纽约时报》固定的专论专栏作家。 藤田昌久,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现为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师从区域科学鼻祖沃尔特·艾萨德,于1972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博士学位。著有《城市经济理论—土地利用和城市规模》、《集聚经济学》等,而这本《空间经济学》让其在经济学界声名鹊起。他先后获得“Tord Palander奖”,“Warer Isard区域科学奖”,“Nikkei奖”和第一届“Alonso奖”。
目录
导论  地理学的再发现  关联与因果循环  建模技巧:迪克西特-动态演化及计算机运用  两个有用的问题  本书的安排 第Ⅰ篇 若干知识背景  第1章 文献回顾Ⅰ:城市经济学   冯·杜能模型   对城市的解释:外部经济   城市体系   多个次中心   传统城市经济学的用途与局限  第2章 文献回顾Ⅱ:区域科学   中心地区理论   基础—乘数分析   市场潜力分析   区域科学的局限性   附录:分岔点简介 第Ⅱ篇 劳动力流动性与区域发展  第3章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及其空间含义   消费者行为   多个地区与运输成本   生产者行为   若干标准化   价格指数效应与国内市场效应   “非黑洞”条件  第4章 中心与外围   假定   瞬时均衡   中心—外围模型:说明与数值示例   中心—外围模式如何得以维持?   对称均衡何以瓦解?   启示与结论   附录:对称均衡瓦解  第5章 多个地区连续空间   三地区情况 轨道经济 图灵方法 波动的增长率 确定首选频率:大型经济 从局部到整体 结论 附录:模拟参数 第6章 农业运输成本 贸易成本:现实情况 贸易成本模型 中心—外围结构抑或对称均衡? 差别化农产品 结论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模拟参数 第Ⅲ篇 城市体系 第7章 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型:启发式的介绍 区位决策与需求分布 城市区位的维持与锁定 人口增长与城市形成 城市层级 港口与运输中心 结论 第8章 单中心经济体 模型 冯·杜能经济体 市场潜力函数 市场潜力函数与城市的稳定性 附录1:市场潜力函数的界定 附录2:市场潜力函数的极值 第9章 新城市的出现 动态调整与空间体系的稳定性 从一个城市到三个城市 新城市终于出现 结论 附录1:农产品运输成本不为O时的分岔 附录2:对附录1的补充计算 附录3:一般的三城市体系的动态调整过程 第10章 城市层级体系的演化 19世纪美国的城市层级体系的形成 模型 单中心体系 形成城市层级体系的自发组织 结论 附录1:农产品市场的均衡 附录2:单中心经济体的均衡条件 附录3:从(10.16)式推出(10.17)式 第11章 经验研究:城市的规模 城市的规模分布 城市理论能否预测等级一规模规则? 随机增长能否解释等级一规模规则? 结论 第12章 港口、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单中心经济体 交通枢纽对市场潜力函数的影响 空间演化的模式 结论 第Ⅳ篇 国际贸易 第13章 国际专业化 与中间产品有关的模型 均衡结构 集聚与国际不平等 农业收益递减 结论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模拟参数 第14章 经济发展与产业扩散 增长与持续的工资差异 多个产业与多个国家 结论 附录1:多国多产业模型 附录2:模拟参数 第15章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经验证据 产业集群:理论模型 集中还是分散? 调整与实际收入 多种要素:赫克歇尔一俄林世界中的产业集群 多种产业与稳定的跨国差异 结论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调整与实际收入 附录3:生产可能性边界 附录4:多种产业的情况 附录5:模拟参数 第16章 无缝的世界 模型 集聚的频率 从局部到整体 断续均衡 多个产业 中心与外围 结论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模拟参数 第17章 对外贸易与内部地理 开放经济中的城市集中 贸易自由化效应 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与城市集中 结论 附录1: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模拟参数 第18章 前进的方向 理论菜单 经验研究 量化 福利含义 我们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