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晏子春秋》研究

《晏子春秋》研究

  • 字数: 280
  • 出版社: 巴蜀
  • 作者: 袁青|责编:易欣韡|总主编:吉宏忠//袁志鸿//盖建民//罗中枢//姚乐野
  • 商品条码: 978755311501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晏子春秋》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晏子生平事迹、《晏子春秋》的成书问题、学派归属、相关出土文献、治国观念、哲学思想等。作者认为,《晏子春秋》中的思想与孔子、孟子、墨子思想接近,虽然它没有关于民治的详细制度和规定,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袁青(1987-),男,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在《哲学与文化月刊》、《中国哲学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
目录
序 曹峰 导论 一 研究价值 二 研究进路()第一章晏子与《晏子春秋》 第一节 晏子其人 第二节 《晏子春秋》其书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成书问题考辨 一 “《晏子春秋》伪作说”及其驳议 二 “《晏子春秋》战国成书说”及其异议 三 《晏子春秋》当成书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255年之间 四 《晏子春秋》是稷下学者所为吗? 第四节 《晏子春秋》学派归属问题考辨 一 关于《晏子春秋》归属儒家或墨家的争议 二 关于《晏子春秋》性质的其他看法及其异议 三 《晏子春秋》应视为儒墨融合思想下的产物 第二章《晏子春秋》相关出土文献研究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研究 一 读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札记 二 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综合研究 第二节 上博竹书《景公疟》研究 一 上博竹书《景公疟》释文考释 二 上博竹书《景公疟》综合研究 第三节 定县、阜阳及居延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考释 一 定县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二 阜阳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三 居延汉简《晏子春秋》相关残句 第三章 《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研究 第一节 《晏子春秋》的治国方略 一 以大国为小国的总体治国方略 二 以义服人,反对争霸 三 结语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节俭尚贤思想 一 身先行之,力倡节俭 二 下贤以身,疏远谄谀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礼治思想研究 一 君强臣弱,政之本也 二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三 重变古常,毋变尔俗 四 结语 第四节 《晏子春秋》的“忠”论研究 一 “忠”的原意为敬畏和公正 二 “忠”论的两种类型 三 《晏子春秋》“忠”论视域下所反映的早期中国君臣关系 四 《晏子春秋》“忠”论与齐国“举贤上功”的政治传统 五 结语 第四章 《晏子春秋》的哲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晏子春秋》的天人观 一 天道不谄 二 以人为本 三 以民为本 第二节 《晏子春秋》的和同观研究 一 “和”“同”字形辨析 二 《晏子春秋》的和同观 三 《晏子春秋》和同观的价值 第三节 《晏子春秋》的生死观研究 一 “古而无死”之不可能——对死亡的态度 二 “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生命价值论 三 结语 参考文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