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常识与理性(走向实践主义的司法哲学)

常识与理性(走向实践主义的司法哲学)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江国华
  • 商品条码: 97871080571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江国华著的《常识与理性(走向实践主义的司法 哲学)》介绍:常识是一种有约束力的信念原则,在 与政治、道德、法律等有关的实践哲学中起规范和准 则作用。对于法官而言,常识与理性同等重要。若司 法判断忤逆常识,譬如作出“火车非机动车”之判断 ,那么司法权威将无从树立。因此,中国的司法改革 当回归常识和理性,以实践为全部基础,遵循一种行 动中的司法哲学——司法实践主义。 当今中国司法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是社会转型所 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具有某种程 度的历史必然性。欲化解这些困厄,绝非一步能到位 ,亦非司法自身的修修补补所能达成。这是一个长期 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的理论探索和时间摸索。唯有 置身于整个社会综合改革的大视野之中,司法改革才 有可能成就自身。
作者简介
江国华,男,1970年生,湖南茶陵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司法学与司法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法学》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8项。
目录
题记 导论 司法立宪主义与中国司法改革 一 司法立宪主义的基本意味 二 司法立宪主义视野中的“司改问题” 三 司法立宪主义视野中的“司改理路” 第一章 法院的定位与职责 一 法院的审判者定位及其宪法依据 二 法院的治理者角色及其法理 三 司法之治——通过审判的社会治理 第二章 法官的角色与本位 一 重返常识:作为裁判员的法官 二 回缚理性:作为工程师的法官 三 规复本位:作为规则适用者的法官 第三章 司法权的谦抑与能动 一 本体论:谦抑的审判权 二 方法论:能动的审判官 三 原则与方法:走向能动的司法 第四章 司法的国家性与地方性 一 审判权的国家性 二 审判事务的地方性 三 司法的相对统一论 第五章 司法偏好的衡平与折中 一 司法之程序性偏好 二 司法之实体性偏好 三 司法之中庸性偏好 第六章 司法效果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一 法律效果:审判之客观效果 二 社会效果:审判之主观效果 三 在法律框架内谋求社会效果的优化 第七章 司法理性的逻辑与悖论 一 司法理性之逻辑 二 司法理性之悖论 三 走向包容性司法:司法改革的一个可能向度 第八章 司法裁判模式的困境与取向 一 职权主义之悖论 二 当事人主义之诘难 三 走向衡平的裁判模式 第九章 司法技术与司法政治 一 司法技术:司法过程的客观构造 二 司法政治:司法过程的主观构造 三 司法的政治性与技术性何以兼容 第十章 司法规律与司法改革 一 司法不是的 二 法院不是万能的 三 综合的司法改革理念 代结语 转型中国的司法价值观 一 政治司法价值观:为阶级斗争冲锋陷阵 二 经济司法价值观: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 社会司法价值观:为社会稳定排忧解难 四 走向衡平司法价值观:为法治文明注译导航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