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重意义探析/文学语言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重意义探析/文学语言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字数: 30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徐乐
  • 商品条码: 97875161654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无所不包,它展示了作 家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生成意义的文学世界既包括人 ,也包括他周围的实物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艺术世界是艺术家理念的客观具体化,是内在世 界与外在世界碰撞与融合的过程,由此产生文本潜在 的多重意义解读。 徐乐编著的《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 重意义探析》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艺术世界分为物、 人、境、思四个部分,分别阐释它们的多重意义和产 生这些意义的文本结构。文学世界中的器物一方面具 有直观意义,赋予作品鲜活质感;更重要的是,器物 吸收人从直接的生活中收获的生命体验,其意义在于 反射人自身的精神价值。契诃夫在塑造人物时,拒绝 以身份符号为参照划分人物类型,人物“非典型”社 会特征摆脱了外部附加给主人公的意义模式,把读者 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灵魂的内在冲突,还原生活本身 的悲剧性意义。契诃夫文本构造中的冲突、转折和结 局都打破了常规的意义期待模式,反映人在寻找生活 意义时遭遇的困境和挣扎。由此发见契诃夫艺术思维 的实质:始终自觉与各类思想倾向保持审美距离,让 思想在生活的具体场景中脱去人造的光环,从而鼓励 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寻找具有真正意义的生活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批评镜像中的意义认知史 第一节 同时代批评界的直接反应 第二节 20世纪俄罗斯契诃夫研究的逐步深化 第三节 中国文坛和学界对契诃夫的接受 第二章 物:意义反射之对象 第一节 物的低贱等级与作家的艺术范围 第二节 多余的、不需要的物 第三节 物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物的情感意义 第三章 人:意义寻找之主体 第一节 “非典型”的职业 第二节 中等的人 第三节 黑夜中的人 第四节 “虚线”连接的性格逻辑 第四章 境:意义结构之过程 第一节 无原则的冲突 第二节 开放的结局 第三节 关于幸福的想象 第四节 危机时刻 第五章 思:意义推演之逻辑 第一节 反对说教 第二节 反对绝对化 第三节 反对专门化 第四节 失去权威的思想 结语 文本意义的内涵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