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特殊教育研究

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民国特殊教育研究

  • 字数: 528
  • 出版社: 湖南教育
  • 作者: 朱宗顺
  • 商品条码: 97875539832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为主轴,以盲人教育和聋哑教育发展为线索,基于“接续—创生—转型”的研究思路,在梳理两大类特殊教育机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民国时期的特殊教育在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旨在梳理民国特殊教育接续晚清特殊教育发展的脉络,考察民国时期特殊教育机构的创生轨迹,揭示民国特殊教育现代转型的走势,总结民国特殊教育的历史经验,为准确认识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朱宗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特殊教育理论、学前融合教育、学前及特殊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特殊教育史》等专著及教材主编5部。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殊教育通史》子项目“现代特殊教育史”(17ZDA321)等省部级研究课题4项。
目录
导 论 一、选题缘起 二、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学术进展 (一)关于民国特殊教育的少量专题研究 (二)包含于其他课题中的民国特殊教育多元研究 三、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资源 一、\"西学东渐\"与西方特殊教育传入 (一)晚清特殊教育观念东渐而至的背景 (二)西方近代特殊教育的创生 (三)西方特殊教育观念的东渐 (四)特殊教育观念的传统思想资源 二、晚清特殊教育的起步 (一)传教士自发酝酿、分散创建特殊教育阶段 (二)传教士团体逐步转向自觉创建特殊教育阶段 (三)晚清特殊教育发展的反思 第二章 民国特殊教育制度的起步与发展 一、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时期特殊教育制度的起步 (一)清末特殊教育制度的萌芽 (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无暇顾及特殊教育制度 (三)北洋政府时期特殊教育制度设计的起步 (四)北洋政府时期特殊教育管理的起步 (五)北洋政府时期影响特殊教育发展的其他法规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特殊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抗战全面爆发前的特殊教育制度 (二)抗战全面爆发后的特殊教育制度 三、民国特殊教育制度的进步与局限 (一)民国特殊教育制度的历史进步 (二)民国特殊教育制度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民国时期教会特殊教育的变迁 一、晚清已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的演进 (一)北京普叟通文馆的发展 (二)烟台启喑学馆的发展 (三)汉口训盲书院的变迁 (四)徐家汇天主堂圣母院聋哑学校的演变 (五)广东既有教会特殊教育机构的变迁 (六)福建已有特殊教育机构的变迁 (七)奉天普目重明女学堂的演变 (八)长沙普女院的演变 (九)香港九龙心光书院的发展 二、民国时期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一)上海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二)广东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三)福建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四)湖北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五)湖南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六)台湾和香港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七)云南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八)广西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九)四川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十)贵州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十一)辽宁的日本新建特殊教育机构 (十二)其他地方的新建教会特殊教育机构 三、民国教会特殊教育变迁的社会透视 (一)民国时期教会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命运 (二)收回教育权视域下的教会特殊教育 (三)教会特殊教育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国人自办特殊教育 一、公立及私立公助特殊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两所最早公立性质国人自办特殊教育机构的变迁 (二)北平的私立公助和公立聋哑学校 (三)浙江的私立公助特殊教育机构 (四)江苏的公立及私立公助特殊教育机构 (五)上海群学会附设聋哑学校 (六)青岛市立盲童工艺学校 (七)广东私立公助特殊教育的发展 (八)吉林的\"新京\"特别市聋哑学园 (九)四川的公立及私立公助特殊教育 (十)广西的两广聋哑学校 (十一)湖南私立公助及公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二)西北地区的公立及私立公助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三)台湾的台南训普堂 二、私立特殊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上海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浙江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三)台湾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山东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五)江苏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六)广东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七)福建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八)黑龙江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九)吉林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辽宁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一)四川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二)云南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三)贵州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探索 (十四)湖北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五)河南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六)江西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七)天津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八)安徽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十九)西北地区国人私立特殊教育的发展 三、国人自办特殊教育的历史命运、特征与影响 (一)国人自办特殊教育的历史命运 (二)国人自办特殊教育的特征分析 (三)国人自办特殊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 民国时期盲人教育发展研究 一、民国时期盲人教育的历史轨迹 (一)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时期盲人教育的发展 (二)抗战全面爆发前盲人教育的发展 (三)全面抗战时期及抗战后盲人教育的发展 二、民国时期盲人教育的文化积淀 (一)民国时期盲人教育课程的拓展 (二)民国时期盲人教育方法的探索 (三)民国时期盲文研制工作的开展 (四)民国时期盲教育师资的培养 (五)民国时期的盲人教育社团 三、民国时期盲人教育发展的特征与价值 (一)民国时期盲人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民国时期盲人教育的历史价值 (三)民国时期盲人教育的局限 第六章 民国时期聋哑教育发展研究 一、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的历史轨迹 (一) 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时期聋哑教育的发展 (二)抗战全面爆发前聋哑教育的发展 (三)全面抗战时期及抗战后聋哑教育的发展 二、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的文化积淀 (一)民国时期聋哑教育课程的拓展 (二)民国时期聋哑教育方法的探索 (三)民国时期手语制定工作的开展 (四)民国时期聋哑教育师资的培养 (五)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社团的创立 三、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的特征与价值 (一)民国时期聋哑教育发展的特征 (二)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的局限与成就 (三)民国时期聋哑教育的历史价值 第七章 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出版物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特殊教育图书 (一)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图书出版概况 (二)商务印书馆与特殊教育图书出版 (三)民国时期代表性特殊教育专著述介 二、民国时期的报刊与特殊教育 (一)民国时期报刊传播特殊教育概况 (二)《教育杂志》与特殊教育 (三)《中华教育界》与特殊教育 第八章 民国人物与民国特殊教育 一、蔡元培与民国特殊教育 二、张元济与民国特殊教育 三、胡适与民国特殊教育 四、黄炎培与民国特殊教育 五、顾颉刚与民国特殊教育 第九章 民国时期特殊教育思想研究 一、张赛的特殊教育思想 (一)张赛的生平与活动 (二)张赛的特殊教育实践 (三)张赛的特殊教育思想 (四)对张赛特殊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二、陈鹤琴的特殊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的生平与活动 (二)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 (三)陈鹤琴的特殊教育思想 (四)对陈鹤琴特殊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三、傅兰雅父子的特殊教育思想 (一)傅兰雅和傅步兰的生平与活动 (二)傅兰雅和傅步兰的特殊教育实践 (三)傅兰雅和傅步兰的特殊教育思想 (四)对傅兰雅和傅步兰特殊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评价 结 语 一、中国近代特殊教育有了初步发展并积淀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二、尚待完成的特殊教育中国化转型 三、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