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审美与生存——孔子美学思想的双重建构

审美与生存——孔子美学思想的双重建构

  • 字数: 44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张明|责编:吴爱兰
  • 商品条码: 97871011559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0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先秦儒家的 经典文献与出土文献,以传 统学术中文、史、哲并举的 思路,充分阐述了孔子仁学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学 思想,并深入探讨了在这种 美学精神观照下所开拓出来 的一种融审美与生存为一体 的“诗化生存”的理想境界。 最后,又通过史论结合的方 式,分别就孔子美学对中国 后世美学以及现代社会的影 响进行了具体考察,同时也 兼顾了对孔子美学思想局限 性的反思。
目录
序 绪论 上编 孔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孔子仁学的提出 第一节 “吾从周”——孔子思想产生的诠释学处境 第二节 西周礼乐文化及孔子对它的继承与超越 第二章 孔子仁学的再解读 第一节 “仁”的字源学考察 第二节 孔子仁学的深度诠释 小结 中编 孔子美学思想的多维透视 第三章 “美”的字源学考察与孔子美学基调的奠定 第一节 “美”的字源学考察 第二节 “吉善为美”与孔子“尽善尽美”美学基调的奠定 第四章 知识的探求与审美的生成——柏拉图与孔子美学思想之比较 第一节 美之理念与仁之境域——柏拉图与孔子美学思想哲学根基之比较 第二节 本体的领悟与审美的还原——柏拉图与孔子美学思想价值维度之比较 第三节 回归宗教世界与走向诗意存在——柏拉图与孔子美学思想终极追求之比较 小结 第五章 孔子的德性美论 第一节 关于“德”与“德性”的阐释 第二节 孔子的人格美思想 第三节 孔子的人伦美思想 第六章 孔子的艺术美论 第一节 孔子的诗歌、绘画美学思想 第二节 孔子“中和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 第七章 孔子的自然美论 第一节 “比德”之美——人格的意象化 第二节 “大化”之美——生命的诗意化 第三节 孔子自然美思想的生态意蕴 第八章 孔子的生活美论 第一节 关于孔子生活审美观的辨析 第二节 礼仪美:生活的文雅化——孔子生活审美观之一 第三节 衣食美:生活的精致化——孔子生活审美观之二 第四节 休闲美:生活的诗意化——孔子生活审美观之三 第九章 “诗化生存”——孔子美学思想的终极建构 第一节 “孔颜之乐”:“乐”之体验与诗性升华 第二节 “吾与点”:人生与审美的汇通 第三节 “成于乐”:孔子“仁境”的诗性呈现 下编 孔子美学思想的后世影响 第十章 孔子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 第一节 孔子“比德”审美观对中国诗、画审美范型的影响 第二节 孔子“文质彬彬”审美观对后世“文质观”的影响 第三节 孔子“中和为美”的音乐艺术精神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 第四节 孔子“中和”审美观对中国书法美学的影响 余论:关于孔子美学思想局限性的一点反思 第十一章 孔子仁学、美学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 孔子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文学思考——以“五四”前后的郭沫若为例 第二节 孔子仁学视域下的“抗疫”精神初探 第三节 孔子美学精神与当代影视文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