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材料化学(麦立强)

材料化学(麦立强)

  • 字数: 412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编者:麦立强//罗雯//陈伟|责编:陶艳玲
  • 商品条码: 97871224325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材料化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化学键与晶体结构、晶体的缺陷、非晶态与准晶态、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电化学、材料制备原理、金属材料的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前沿新材料,全方位地阐述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及应用。 《材料化学》是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材料专业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杰青 院长。 主要学习及教育经历: 2017.02-2017.08,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研究学者,合作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杨培东教授; 2008 - 2011,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高*级研究学者,合作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Charles M. Lieber教授; 2006 - 2007,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 2001 - 2004,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陈文 教授; 1998 - 2001,桂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导师:邹正光 教授; 1994 - 1998,太原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19-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16-2019,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事务院长; 2014-2016,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执行院长; 2011 - 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首席教授; 2009 - 至今,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纳米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 2007 - 201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 - 2007,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4),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2016),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2004年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储能材料与器件。构筑了国际上第*一个单根纳米线固态储能器件,创建了原位表征材料电化学过程的普适新模型,率先实现了高性能纳米线电池及关键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目前已发表包括Nature、Nature Nanotechnol.、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Rev.等在内的SCI论文3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在美国MRS、ACS、ECS等重要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主旨报告、特邀报告70余次。作为大会主席组织Nature能源材料会议、第十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10余次。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国高被引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大会卓*越研究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J. Energy Storage副主编,Adv. Mater.、Chem. Rev.客座编辑,Acc. Chem. Res.、Joule、ACS Energy Lett.、Adv. Electron. Mater.、Small国际编委,Nano Res.、Sci. China Mater.编委。
目录
第1章教学要点 1 1.1材料与化学 1 1.2材料的发展过程 2 1.3材料的分类 3 1.4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 3 1.5“材料化学”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4 1.6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5 拓展阅读 7 思考题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教学要点 9 2.1元素及其性质 9 2.2原子间键合与晶体 11 2.2.1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11 2.2.2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13 2.2.3共价键与共价晶体 17 2.2.4氢键与锂键 20 2.2.5范德华键 21 2.3晶体学基本概念 21 2.3.1晶体与非晶体 22 2.3.2空间点阵 22 2.3.3晶胞参数 22 2.3.4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和晶面间距 24 拓展阅读 25 思考题 25 参考文献 25 第3章教学要点 27 3.1晶体缺陷的分类 27 3.2点缺陷 28 3.2.1点缺陷的类型 28 3.2.2点缺陷的表示方法 29 3.2.3点缺陷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30 3.2.4点缺陷的浓度 31 3.2.5色心 34 3.3线缺陷与位错模型 35 3.3.1位错的类型 36 3.3.2位错的运动 37 3.4面缺陷和体缺陷 37 拓展阅读 39 思考题 40 参考文献 40 第4章教学要点 41 4.1非晶态固体的结构特征 41 4.1.1结构特征 41 4.1.2双体分布函数 43 4.2非晶态材料的结构模型 44 4.3非晶态固体的形成与稳定性 46 4.3.1非晶态固体的形成条件 46 4.3.2非晶态材料的稳定性 47 4.4非晶态材料的性质 48 4.5准晶态材料 51 4.5.1准晶的结构特征 51 4.5.2准晶的理论模型 52 4.5.3准晶的特性 52 拓展阅读 54 思考题 57 参考文献 57 第5章教学要点 58 5.1界面与表面的定义 58 5.1.1液体表面 60 5.1.2固体表面 60 5.2表界面吸附 64 5.2.1吸附类型 65 5.2.2固-液界面吸附 66 5.2.3表界面的气体吸附 67 5.3固体表面润湿现象 69 5.3.1粘湿 69 5.3.2浸湿 70 5.3.3铺展 70 5.3.4杨氏方程 70 5.3.5粗糙表面的润湿情形 71 5.3.6吸附膜对润湿的影响 72 5.4固体表面黏附 72 5.4.1黏附公式 72 5.4.2黏附理论介绍 73 拓展阅读 74 思考题 75 参考文献 75 第6章教学要点 77 6.1电化学体系基本单元 78 6.1.1电子导体——电极 78 6.1.2离子导体——电解质 80 6.2非法拉第过程 82 6.2.1理想极化电极 83 6.2.2电极的电容和电荷 83 6.2.3双电层 84 6.3法拉第过程 84 6.3.1原电池和电解池 84 6.3.2影响电极反应速率和电流的因素 88 6.4物质传递形式 91 6.4.1对流 91 6.4.2浓差扩散 92 6.4.3电迁移 92 6.5化学电源材料 93 6.5.1化学电源概述 93 6.5.2锂离子电池 96 6.5.3新型化学电池 101 拓展阅读 103 思考题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7章教学要点 106 7.1材料设计方法 106 7.1.1材料设计方法概述 106 7.1.2材料设计的理论方法 107 7.2固相化学反应 110 7.2.1固相化学反应的分类 110 7.2.2固相化学反应的特点 110 7.2.3固相化学反应的过程及机理 110 7.2.4固相化学反应的控制因素 113 7.3液相化学反应 114 7.3.1液相化学反应的分类 114 7.3.2液相化学反应的特点 116 7.3.3液相化学反应的过程及机理 116 7.3.4液相化学反应的控制 117 7.4气相化学反应 119 7.4.1气相化学反应的分类 119 7.4.2气相反应的特点 119 7.4.3物理气相反应的过程及机理 119 7.4.4化学气相反应的过程及机理 121 拓展阅读 122 思考题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8章教学要点 124 8.1金属材料概述 124 8.2金属的热分解制备 125 8.3金属的热还原制备 130 8.3.1常压下的金属热还原 131 8.3.2真空下的金属热还原 133 8.4金属的电解制备 136 8.5金属的精炼 139 8.6合金制备 141 8.6.1低共熔混合物 142 8.6.2金属固溶体 142 8.6.3金属化合物 143 拓展阅读 143 思考题 144 参考文献 144 第9章教学要点 145 9.1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述 145 9.2无机非金属材料粉体的制备方法 146 9.2.1机械法 146 9.2.2化学合成法 147 9.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成型 153 9.3.1可塑成型 153 9.3.2注浆成型 154 9.3.3胶态成型 155 9.3.4玻璃的熔制与成型 156 9.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烧结 157 9.4.1烧结的定义 157 9.4.2烧结的原理 158 9.4.3烧结的分类 160 拓展阅读 162 思考题 165 参考文献 165 第10章教学要点 166 10.1高分子材料概述 166 10.2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167 10.2.1结构特征概述 167 10.2.2聚合物的结构 169 10.2.3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169 10.2.4聚合物中的分子运动 171 10.3自由基聚合 172 10.3.1自由基聚合概述 172 10.3.2自由基聚合机理 173 10.3.3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175 10.3.4其他引发作用 176 10.4离子聚合 178 10.4.1阴离子聚合 178 10.4.2阳离子聚合 181 10.5配位聚合 184 10.6逐步聚合 186 10.6.1线形缩聚机理 187 10.6.2缩聚中的副反应 188 10.6.3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188 10.7聚合物的老化与稳定 189 拓展阅读 190 思考题 191 参考文献 192 第11章教学要点 193 11.1复合材料概述 193 11.1.1复合材料的分类 194 11.1.2复合材料的命名 194 11.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95 11.2.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概述 195 11.2.2预浸料 预混料的制备 195 11.2.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196 11.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97 11.3.1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 197 11.3.2固态法 198 11.3.3液态法 198 11.3.4沉积法 198 11.3.5原位复合法 198 11.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199 11.4.1陶瓷基复合材料概述 199 11.4.2粉末冶金法 199 11.4.3浆体法(湿态法) 199 11.4.4反应烧结法 200 11.4.5直接氧化沉积法 200 11.4.6化学气相沉积法 200 11.4.7化学气相渗透法 201 11.4.8溶胶-凝胶法 201 11.4.9前驱体热解法 202 11.5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 202 11.5.1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概述 202 11.5.2在无机材料中引入有机相 202 11.5.3在有机材料中引入无机相 203 11.5.4两相交联的有机-无机材料 204 11.5.5溶胶-凝胶过程制备有机-无机材料 205 拓展阅读 205 思考题 207 参考文献 207 第12章教学要点 208 12.1量子材料 209 12.1.1量子材料概述 209 12.1.2超导电性和超导材料 210 12.1.3关联电子物理与材料 212 12.1.4拓扑量子物理和材料 216 12.1.5量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220 12.1.6量子材料的应用 222 拓展阅读 225 12.2光子与光学材料 226 12.2.1光学材料概述 226 12.2.2感光材料 226 12.2.3发光材料 227 12.2.4光学玻璃 228 12.2.5光学晶体 230 12.2.6光学塑料 231 12.2.7光学膜材料 232 12.2.8前沿光学材料的应用 232 拓展阅读 235 12.3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 235 12.3.1MOFs材料的结构特点 236 12.3.2MOFs材料的种类 237 12.3.3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 242 12.3.4 MOFs材料的应用 242 拓展阅读 247 12.4手性材料 248 12.4.1手性材料概述 248 12.4.2手性材料的合成 249 12.4.3手性材料的应用 252 拓展阅读 260 12.5超材料 261 12.5.1超材料概述 261 12.5.2超材料分类 264 12.5.3超材料设计与基因工程 266 12.5.4超材料的应用 267 拓展阅读 269 思考题 270 参考文献 2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