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精)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精)

  • 字数: 298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彭凯平
  • 商品条码: 9787302437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行文朴实真切却蕴藏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没有任何卖弄所谓智慧的文字。作者很巧妙地选择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时间作为论述的出发点,从爱情、亲情、友情、创新、跨界这些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和会关注的事物切入,将国际心理学界最前沿的众多心理科学实验,以中国读者喜爱的方式进行解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解决了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诸多烦扰,引导读者沉浸其中、直达“福流”状态。
作者简介
彭凯平(Kaiping Peng),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UCLA)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及东亚研究终身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曾教授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现任职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执行委员(2010年至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任职美国心理学会科学领导小组成员、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第五届世界华人心理学家学术大会共同主席,并担任过美国唐氏基金会董事和德国宝马公司青年领袖论坛董事会成员;为众多政府和国际公司作战略、人事、文化,管理咨询,例如:福特,宝马,美国航天局,富士康,宏达电,万科,中化,中航,海总,总装备部等。他还是多所国际著名商学院常聘客座教授,并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最佳教学奖。 彭教授曾发表140多篇期刊论文,多次获得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04年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会最佳论文奖,2006年美国管理学院最佳论文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2007年被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评为全世界论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会心理学家。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级引进人才(千人计划),回国后主要贡献包括:主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复系工作;主持与国防有关的特殊人员的心理保障工作;主持并推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工作并担任国际积极心理学联合会中国理事;参与中国各城市幸福城市建设工作;以清华大学名义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为论文国际引用名列前茅的少数中国社会科学学者。
目录
PART 1 情感 情为何物?心理学的探索 爱的魅影——选择还是放弃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单身贵族?算算你的单身回归方程 认清真相,依旧深爱你? 别再做怨女,分手的后果对男性来说更恐怖 科学地寻找最适合与你结婚的人——大数据没有告诉你的秘密之一:性格 爱情大师谈幸福婚姻——大数据没有告诉你的秘密之二:沟通的艺术 母爱的真谛:冷酷的哈洛恒河猴实验的温暖启示 优雅地让她满意:男性可以帮助女性提高对自己身材的满意程度 男人的爱美之心可否转化为美德之心 PART 2 福流 快乐与气味一样可以闻到吗 为何传世古诗中念念不忘的是杭州丹桂 拯救越发无聊的节假日,为幸福增值 希望的功效远不止是一碗“鸡汤” 笑得由衷不由衷?你的人生将清晰表白 幽默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为什么铜牌选手会比银牌选手更开心 女神与心理学的神奇碰撞 心灵雾霾可以用科学来治理 什么情况会导致渴望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 文人悲秋和“季节性情绪障碍” 做一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成绩单 积极心理学:我跟阿Q不一样 过度相信乐观作用的“陷阱” 联合国“国际幸福日”纪实 让你目光短浅的是愤怒吗 悲伤时听伤感音乐会让你更积极吗 和当代最杰出的心理学家聊聊天 PART 3 正心 红尘炼心——道德与正义真的是人的天性吗 多助一次人,少生一次病——“道德分子”催产素解释利他性对于生病的作用 文化资本——“气质”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宽恕之心在中国的蝴蝶效应 美德之巅——真实的感恩之心 信任之心——有益还是有害 什么才是中国男人的情怀 “尊重和帮助他人”是心理强大的标志 自信、自卑、自负的边界在哪里 到底是不自信还是过度自信? 不忍测试的人性:人类能否在权威面前坚守住良知? 为什么人们喜欢传播阴谋论 科学实验证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什么是实验伦理学 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中国心 PART 4 跨界 积极心理学到底是不是仅仅研究幸福 为何心理学家要研究经济学 为何经济学家要研究心理学 经济学家的错误假设——选择的陷阱 法之所为在为人心 跨界思维的魅力——什么是真正的历史观 探索和培养“第七感” 不劳动能幸福吗 为什么那么多学术大师爱讲终结论 研究心理学,也要关注传统文化 PART 5 开拓 未来心理学的腾飞之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 认清中西思维局限,找出创新新路径 文化形象——让他人主动找到信你的理由 国家智库建设需要心理学顾问吗 心理学家可为国策“梦之队”做些什么 教育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幸福 积极教育的七类内容,带你体验福流 慕课——新挑战的新认识 专家有没有可能改善我们的预测(炒股)能力 思想也可以如此性感 激励凡人成圣贤——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英雄主义 参考文献 附录 文化科学解读中国文化DNA——与《心理月刊》等媒体记者的对话 跋 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四化”之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