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情”的力量:公共生活中的情感政治

“情”的力量:公共生活中的情感政治

  • 字数: 201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作者: 袁光锋
  • 商品条码: 97872142676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探讨情感与政治、公共生活的专著。作者首先讨论了公共生活研究的三个传统——哈贝马斯、阿伦特、桑内特——对情感的理解,然后以现有研究为基础,提出一种理 解情感的“实践”路径作为理论框架,认为情感不仅是身体的、生理的反应,它也是人们参与世界的方式,能够帮助创造意义、形成社会关系和建构政治—社会秩序。借助这一框架, 本书细致分析了共情、同情、愤怒、恐惧、嫉妒、怨恨、怀旧、自恋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角色和影响。每种情感的分析都包含两个维度,即这一情感与现代性的关系、情感的政治和 社会影响。
作者简介
袁光锋,政治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研究领域为情感与公共生活,在这一领域,已经获得两项国家社 科基金青年项目(2016年、2020年),一项江苏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2015年),在本专业港台知名刊物、CSSCI刊物发表论文15篇。
目录
导言 情感:一个麻烦制造者? 一、共情与“角色承担” 二、情感的反交流性与情感缺乏的后果 三、亲密关系与公共生活 四、再现公共生活世界的情感视角 第一章 理解情感:基于“实践” 理论的视角 一、情感研究的革命 二、超越“二元论” 三、“情感表达”作为社会行为 四、迈向“实践”的路径 第二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共情与公共讨论 一、审议民主为何排斥“情感”? 二、重拾“情感主义” 三、公共讨论为何需要共情? 四、脆弱的共情 五、面对“他者”:多重空间中的共情 第三章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同情的偏见与公共生活 一、同情的社会建构 二、同情的审美模式 三、同情的“偏见” 四、全球同情的空间结构 第四章 “众怒”的年代:新媒介与愤怒的政治 一、政治中的愤怒 二、新媒介与愤怒表达的情感规则 三、愤怒、正义观念与道德语法 四、愤怒表达与社会互动 五、“众怒”的年代 第五章 我们时代的“怕”:不确定性与恐惧文化 一、现代社会的“恐惧文化” 二、不确定性与恐惧 三、媒介化与“恐惧”的文化 四、“恐惧”的政治与社会后果 第六章 “羡慕嫉妒恨”:变迁社会中的情感结构 一、基调情感与感觉结构:理解变迁社会 二、羡慕:“我希望也拥有你所拥有的” 三、嫉妒:“我希望你失去你所拥有的” 四、无能感与报复欲:怨恨情感的内核 第七章 现代社会的“纳西索斯”:自恋文化与公共生活 一、“自恋”的时代 二、看到自己、展示自己:现代媒介技术与自恋 三、自恋者眼中的“他者” 四、自恋与公共生活的衰落 第八章 “过去”的力量:现代社会中的怀旧 一、怀旧:现代社会的流行情绪 二、追寻“过去”的美好 三、建构“地方”的意义 四、“今不如昔”:怀旧如何影响社会? 第九章 希望、焦虑与苦闷: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三个侧面 一、“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弥漫的焦虑 三、变迁社会中的苦闷 第十章 增值、转化与创造边界:数字媒介时代的情感流通 一、情感流通与情感经济 二、情感流通研究的理论前提 三、情感流通过程:聚焦、生成与扩散 四、情感的增值与转化 五、情感流通创造边界与认同 结语 再出发:情感研究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