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叙事心理学:自我、创伤与意义的建构

叙事心理学:自我、创伤与意义的建构

  • 字数: 216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米歇尔·L.克罗斯利
  • 商品条码: 9787572003219
  • 版次: 1
  • 页数: 23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叙事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出现的新趋向之一,现已影响到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护理与初级护理实践学院教授米歇尔·L.克罗斯利撰写的一部叙事心理学导论性著作。 本书围绕自我,从理论、操作和应用三部分展开认为自我的经验只有通过特定的语言、历史和社会结构才具有意义,阐述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话语方法等理论问题,介绍了叙事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叙事材料的分析与结果写作,并展示了叙事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米歇尔·L.克罗斯利是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护理与初级护理实践学院教授,擅长健康心理学,尤其在创伤事件的心理与情绪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她是英国心理学界闻名的叙事研究专家,在该领域发表许多研究论文。本书是她长期研究的结晶。著有《治疗西维亚:儿童性虐待与同一性的建构》(1995)、《重思健康心理学》(2000)。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方法 1 第一章 自我和认同的理论 3 传统心理学对自我的研究 3 实验社会心理学 5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心理动力学 8 叙事心理学和社会建构论对自我的研究:语言和 意义的基本作用 9 人类的意义系统 10 时间与认同 11 联结与关系 12 作为互动过程的自我 13 自我意义的发展 15 性别差异与自我 16 自我、社会与道德 17 当代的自我概念:内部转向 18 现代自我与反省 22 本章小结 24 第二章 话语方法与自我的研究 27 后现代主义取向 28 话语分析:帕克的取向 31 话语分析:波特和韦瑟雷尔的取向 32 肖特的修辞 反应取向 33 社会建构论取向的问题:丧失主体 35 恢复主体:解释现象学分析 38 现象学取向的潜在问题:丧失话语 40 批判女性主义心理学取向 43 叙事心理学的哪些方面与这些取向一致? 47 本章小结 50 第三章 叙事:在时间中生活与存在 53 何为叙事?叙事是人类生活的组织原则 54 人类经验和叙事结构 56 被动经验 57 主动经验 57 自我/生活的经验 59 人类生活具有叙事结构吗? 61 创伤与叙事的瓦解 66 叙事与心理治疗 68 本章小结 74 第二部分 应用方法 77 第四章 做叙事分析 79 什么是个人叙事? 79 探索个人叙事的方法 80 选择倾听者 81 访谈方案 82 访谈誊写样例 87 第五章 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 103 澄清叙事心理分析的一些假设 103 分析个人叙事 104 第三部分 当代应用 127 第六章 童年性虐待幸存者的叙事分析 131 为什么说解构幸存者对童年性虐待的自传式叙述 是重要的? 132 个案研究 134 采用精神分析叙事或治疗性叙事的意义 150 叙事可信性的问题 152 第七章 不治之症:与长期艾滋病病毒阳性诊断 共处 157 日常时间定向的瓦解 158 长期艾滋病病毒阳性个体的主观经验:丧失未来? 161 五年以上艾滋病病毒阳性个体的时间定向 165 关于日常生活结构的这些经验能赋予我们什么 启示? 177 个人经验与叙事 178 叙事与当代文化 180 选择倾听者 81 访谈方案 82 访谈誊写样例 87 第五章 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 103 澄清叙事心理分析的一些假设 103 分析个人叙事 104 第三部分 当代应用 127 第六章 童年性虐待幸存者的叙事分析 131 为什么说解构幸存者对童年性虐待的自传式叙述 是重要的? 132 个案研究 134 采用精神分析叙事或治疗性叙事的意义 150 叙事可信性的问题 152 第七章 不治之症:与长期艾滋病病毒阳性诊断 共处 157 日常时间定向的瓦解 158 长期艾滋病病毒阳性个体的主观经验:丧失未来? 161 五年以上艾滋病病毒阳性个体的时间定向 165 关于日常生活结构的这些经验能赋予我们什么 启示? 177 个人经验与叙事 178 叙事与当代文化 18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