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精)

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精)

  • 字数: 354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余欣
  • 商品条码: 9787532576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5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重建中古时 代学术的新图景,尝试从 知识传统的成立的诸相: 知识的创造、复制和改编 的过程,知识传播与知识 控制的方式,文本辑录的 选择性所隐含的文化心理 与文化象征,宗教仪轨和 信仰观念的渗透及其影响 ,个体情感与思维在知识 生产中的作用等维度,重 新思考方术与博物学在社 会史、思想史和文明史上 的意义,尤其偏重于知识 建构与文本形态、书写行 为、使用实践之间关系的 省思。 本书特别注重出土文 献与传统文献、考古发掘 实物和域外文献的互相印 证,并力图沟通文字材料 和图像资料,结合传统的 小学与名物考证、历史学 -考古学-语言学分析以 及现代科学相关成果等工 具进行会通式的研究,同 时在程度上消弥学科间的 隔阂,希望在推进具体的 研究课题之外,在方上也 能有所创获。
目录
序(葛兆光) 导论:同相与异相 一 解题 二 总论 三 要义 上编 写本时代的学舆术 第一章 史毕习染:从《汉謇》写本看典籍传承 一 史籍流布: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汉书》残卷 二 精英传习:史传与墓志所记《汉书》学业与教化 三 历史知识如何渗入社会成为大众文化 四 结语:经典传承的知识社会史意义 第二章 物怪易占:板氏高昌王国的卜筮舆经毕 一 吐鲁番新出《易杂占》文书概观 二 写本录文及内容疏证 三 章前符号、卦符和坤字的写法 四 “义保制困专”日略考 五 由《说卦》要抄本看高昌国的易学传统 六 关于所谓“变卦象占”问题 七 “六亲占”的理论与应用 八 文本结构及文献整体性质 第三章 厌劾妖祥:丝路遗物所见人形方术探赜 一 引言:斯坦因的困惑 二 从敦煌到京都:史料信息链 三 空间、界限与辟邪:人形的功能性分析 四 文明在互动中演进:从东西方术交流看丝绸之路 第四章 观风望气:吐鲁番文书残存占候之术钩沉 一 德藏吐鲁番“占书”研究史 二 Ch 3316文书录文与拟题 三 中国古代占风术之滥觞 四 八方之风:“风”的概念与占验 五 巫与医:风角术的实践场域 六 风占与占候的学术源流 第五章 选择推步:黑水城文献孑余日者之术溯源 一 俄藏TK190文书定名并校录 二 从“戎磨日”到“六日”:秦汉至宋元间择日术的推衍 三 “五谷良日”与农事杂占的技术传统 四 黑水城方术文献在中古敷术史上的价值 五 余论:敦煌学突围的再思考 下编 中古博物的林中路 第六章 附子考:药物的东西交通史 一 “罗佛悬疑”之问题所在 二 附子及其同源与形似药物 三 原产地、实用价值与象征含义 四 “薛爱华妙论”:舶来品的魅力源泉 第七章 芜菁考:菜茹的风华博物志 一 芜菁栽培史与食物史新证 二 本草视野中的芜菁 三 芜菁的宗教意味 四 从东西文明交流看芜菁 五 人与物的亲睦世界:中古博物图景的重绘 第八章 七宝考:佛寺宝藏的功能诠释 一 佛教的供养观念与“七宝” 二 敦煌佛寺所藏珍宝的功用 三 宝物与密教信仰 第九章 土贡考:沙州贡品的历史情境 一 贡献的经济与政治涵义 二 唐宋时期土贡研究学术史 三 敦煌文献中的土贡资料 四 从碁子到犁牛尾:贡物杂考 五 “物”与“心”:土贡书写的意识形态 第十章 异物考:龟兹方物的文化想象 一 屈支灌:佛教洁净观念的导人 二 龟兹板:释迦圣树崇拜之一端 三 金颇黎:来自龟兹白王的珍献 四 银颇罗:袄教礼器的华丽变身 五 游仙枕:异域胜境的奇幻津梁 六 虚实相生的龟兹:异物和异域的文化想象 徵引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