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文学讨论集(第2辑)/四川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文丛

民国文学讨论集(第2辑)/四川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文丛

  • 字数: 41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李怡//李俊杰//叶炘晨|责编:郭晓鸿|总主编:李怡//刘福春
  • 商品条码: 97875227207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文学”从概念提出 到引起各方面关注是1997— 2013年10多年间的现象。 2013年,《民国文学讨论 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汇集了这一次讨论的 主要文献,2013年以降, 这一学术理念逐步走向深化 。本书为第二辑,是第一册 文献集之后的史料汇集,保 留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以 供学术研究参阅。所谓的“ 代表性原则”指的就是不再 简单重复前期话题提出者的 观点,或者重复前期已经被 反复表述的思想主张,有自 己独立的见地,也不重复自 己其他文章中的观点,受篇 幅的限制,共精选论文二十 九篇,存目五十五篇,按照 “持续的探索”“深入的反思” “不懈的开拓”“丰富的意蕴” 等四大板块作初步的分类。
作者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鲁迅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出版过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作为方法的民国》等。,李俊杰,1985年生,江苏扬州人,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讲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供职于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新诗教育的教学研究。
目录
第一编 持续的探索 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民国文学史” 民国文学: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崛起 “现代”的牢笼与文学史的建构——关于“民国文学史”的若干思考 重提“民国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民国文学边缘作家群体研究的文学史意义 民国文学历史化的必要与空间 对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几种命名的反思 民国文学文献:“抢救与整理”——一个民国文献工作者的一些零碎感想 存目 第二编 深入的反思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 回答关于民国文学的若干质疑 民国文学:阐释优先,史著缓行 关于“民国机制”命名和定义研讨的反思——兼与李怡等学者商榷 “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 在争鸣中推进和深化民国文学研究——回应赵学勇教授《对“民国文学”研究视角的反思》 “民国文学”还是“‘民国的敌人’的文学”?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存目 第三编 不懈的开拓 再谈“民国”的文学史意义——以延安时期文学研究为例 民国机制与延安文学 民国文学观念与西南联大研究新视角 民国文学视野中的现代文体学 民国经济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 “民国视野”与台湾文学——以战后初期“民国文学”与“台湾文学”的交锋为例 存目 第四编 丰富的意蕴 从历史的夹缝中寻找学术良知——丁帆教授访谈 从宏观视野到微观问题——“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经典作家”学术研讨会述评 民国视野:走出“现代性”研究范式的方法——兼论《民国文学史论》丛书 《民国文学十五讲》三人谈:文学史如何可能、触摸历史的方式、“民国”的文学与“文学”的民国 民国文学,文学史书写观念的回归——2014—2015年“民国文学”研究述评 回到民国文学的发生现场——从两部文史对话的学术丛书谈起 比较的方法与历史的视野——论张中良教授的民国文学史研究 存目 第五编 附录:“民国文学”研究专著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