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学微生物学(供基础临床护理预防口腔中医药学医学技术类等专业用第4版)

医学微生物学(供基础临床护理预防口腔中医药学医学技术类等专业用第4版)

  • 字数: 8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
  • 作者: 编者:张凤民//肖纯凌//彭宜红
  • 商品条码: 9787565919008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凤民、肖纯凌、彭宜红主编的这本《医学微生 物学(第4版)》是“十三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 规划教材。教材共分四篇,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基 础、致病性细菌、医学相关病毒、真菌。本书面向医 学高等院校本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其他医学相 关专业。
作者简介
张凤民,男,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伍连德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俄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普通高校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地方联合自身免疫病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理事等学术职务。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与防控技术等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获国家专利12项。
目录
绪论 一、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任务与展望 第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 一、细菌的营养类型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三、细菌的分泌系统 四、细菌的免疫系统 第四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一、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二、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第五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二、培养基 三、细茵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一、细菌的分类原则与层次 二、细菌的命名法 第3章 细菌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遗传相关物质 一、细菌染色体 二、质粒 三、噬茵体 四、转座元件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一、突变 二、基因转移与重组 第四节 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4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复制周期 二、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一、病毒变异的类型 二、病毒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一、物理因素的影响 二、化学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法 一、病毒的分类 二、病毒的命名法 第5章 细菌与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一、正常茵群与机会致病菌 二、细菌的致病机制 三、细菌的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四、感染类型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一、病毒的传播途径 二、病毒感染类型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6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固有免疫 一、生理屏障结构 二、固有免疫分子 三、固有免疫细胞 四、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与模式识别受体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三、免疫病理损伤 第7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 一、热力灭菌法 二、辐射杀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三节 生物安全 第8章 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 第一节 抗菌药物与耐药性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二、细菌的耐药性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与耐药性 一、抗病毒化学药物 二、病毒的耐药性 第9章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法 第一节 病原学检查相关技术 一、形态学检查 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免疫学技术 四、分子诊断技术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细菌学诊断 二、病原菌成分的检测 三、病原菌相关抗体的检测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形态学检查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病毒数量及感染性的检测 四、病毒成分的检测 五、病毒抗体的检测 第10章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预防原则 第一节 细菌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一、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二、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二节 计划免疫 一、感染性疾病流行的概述 二、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原则 三、计划免疫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特点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二篇 致病性细菌 …… 第三篇 医学相关病毒 第四篇 真菌 中引文专业词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及主要相关网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