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命的未来(精)

生命的未来(精)

  • 字数: 19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美)爱德华·威尔逊|责编:张文华|译者:杨玉龄
  • 商品条码: 97875086553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8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本书中,文采斐然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消无声息在世界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生命的多样性的富丽与骤然陨落构成鲜明对比。 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归于静寂无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原是两栖类动物界的传奇,如今已消失了生存的踪迹;天性害羞、ZUI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许多珍稀动植物距离灭绝仅需100个心跳。种种令人难过的细节,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生物踏上ZUI后的毁灭之路。 被灭绝的本是可被拯救的,威尔逊对生命的未来并未绝望。他坚信人类对自然的生命之爱,列举大量政府、民间组织与科技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勾勒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以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与JI大敬意,完成这部面向大众的科普名作,出版后赢得公众与学术界的一片赞誉,NATURE杂志更是辟专栏倾情推荐,国际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生于1929年,当今国际生物学界翘楚,蚂蚁研究QUAN威,世界上ZUI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选为“全美ZUI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世纪人物”。目前担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荣誉馆长。 他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引发了20世纪生物学的数次革命:与麦克阿瑟共同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奠定现代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引发美国学界与民众的大讨论;倡导“生物多样性”概念,使其成为影响全球的HUAN保理念。他获有100多项大奖,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泰勒环境成就奖、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等。 他非常擅长著述,是JI具文采的科学家。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此外,代表作还有《社会生物学》《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等。\\\\\\\\\\\\\\\\\\\\\\\\\\\\\\\\\\\\\\\\\\\\\\\\\\\\\\\\\\\\\\\"
目录
\\\\\\\\\\\\\\\\\\\\\\\\\\\\\\\\\\\\\\\\\\\\\\\\\\\\\\\\\\\\\\\"序言丨给梭罗的一封信//001 对于居住在瓦尔登湖畔的你来说,野鸽子的晨间哀歌,青蛙划破黎明水面的呱呱声,就是挽救这片大地的真正理由。 第YI章丨绝境//019 蓝色的海洋,看起来一片清澈,不时有鱼儿和无脊椎动物在水中来回游动。但事实上,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我们肉眼看到的生物,只不过是生物量金字塔DING端的一小点。 第二章丨瓶颈//041 生物圈创造了每分钟都在更新的世界,而且保持在一种独特的物质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完全被束缚住。我们不论朝哪个方向改动,都会让环境背离这首巧妙的生物舞曲。 第三章丨大自然的极限//063 如果说,单一物种的灭绝是狙击手的神来一击,那么,摧毁一处含有多种独特生物的栖息地,无异于对大自然宣战。 第四章丨地球杀手//103 当地傈僳族猎人描述,他们是如何一头头地追猎苏门答腊犀牛,直到一头也不剩。猎人说“都没了,已经好多年没看到半头犀牛了。” 第五章丨生物圈值多少//129 所有生物体内都会进化出身体需要的化学物质,用来抗癌、杀死寄生虫,或击退天敌。我们已经学会去参考,编成我们自己的药典。如今,抗生素、麻醉剂、止痛药、抗癌药物……全都任我们使用,而这些都源自野生的生物多样性。 第六章丨生命之爱//159 常常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昆虫或杂草,都是DU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第七章丨解决之道//181 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未来的进展,也就是人类要不要接受此项交易,全看世间的三根文明支柱是否能相互合作,这三根支柱分别是:政府、民间组织以及科学与技术。 注释//226 名词解释//266 致谢//27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