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魏玛德国的社会政策研究

魏玛德国的社会政策研究

  • 字数: 3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孟钟捷//王琼颖|责编:张湉
  • 商品条码: 97875203889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结合整体视角与个 案研究,用政治文化史的方 法,以七大社会政策——雇 员保护政策、住房政策、劳 动力市场政策、传统社会保 险政策、家庭政策、历史政 策和特殊群体政策——为观 察对象,以劳动时间规范、 社会福利房建设、失业保险 体制建构、“新穷人”及“医 生群体”的反抗、“堕胎禁令 ”存废、公共纪念之争、针 对青少年和吉普赛人及同性 恋者的矫正措施为研究个案 ,来剖析这一时期社会治理 的路径与问题。
作者简介
孟钟捷,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首席专家。目前从事德国史、20世纪世界史、国际历史教育比较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历史教育学会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过专著和译著十余本,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王琼颖,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曾前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奥格斯堡大学访学。目前从事世界近代史及德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德国城市史,当代德国城市文化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若干篇,出版《十九世纪德国史》《奥斯维辛》等译著。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回眸 三 结构与材料 第一章 雇员保护政策:以8小时工作制为例 第一节 1918年前德国的劳动时间概览 第二节 8小时工作制在德国的确立(1918-1922年) 一 复员时期的劳动时间政策 二 实践中的8小时工作日 三 魏玛政府的经济转向 四 《劳动时间法》的难产 第三节 8小时工作制危机(1922-1923年) 一 南德五金工人大罢工 二 1923年《授权法》与劳动时间标准弹性化 三 国家在劳动时间问题上的强制调解 第四节 8小时工作制走向衰亡(1924-1933年) 小结 第二章 住房政策:以社会福利房建设为例 第一节 德意志帝国的住房改革尝试与问题 一 住房短缺与住房改革理念 二 帝国时代的住房改革尝试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居住保障政策 第二节 革命与社会福利住房政策的最初确立 一 战后初期的住房危机 二 短期租赁立法 三 社会福利住房立法 第三节 社会福利住房政策的发展(1919-1931年) 一 1919-1923年社会福利住房政策的试验阶段 二 利益纠葛与通货膨胀 三 1924年之后的住房建设大发展 第四节 社会福利住房政策的断裂及其原因 一 大萧条与社会福利住房建设的停滞 二 转变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失业保险体制为例 第一节 德意志帝国时期失业保险观念的出现及其争议 一 失业问题的恶化 二 失业保险观念的提出与各阵营角逐 三 “一战”期间从济贫体制到公共失业救济体制的转型 第二节 失业保险体制的建立 一 复员时期公共失业救济体制的实践 二 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公共失业保险法草案的起草及其失败 三 失业保险法的出台 第三节 失业保险体制的崩溃 一 1927年失业保险体制的特征及其制度缺陷 二 失业保险投保费争议与最后一届民主内阁的倒台 三 三届总统内阁与失业保险体制的衰亡 四 共和国末期的失业者群体 小结 第四章 传统社会保险政策:以“新穷人”与医生群体的斗争为中心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险政策在共和国 时期的延续和跳跃 一 帝国时期的传统社会保险政策 二 共和国在传统社会保险体制领域内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险改革中的“新穷人”与医生群体 一 “新穷人” 二 医生群体 小结 第五章 家庭政策:以“堕胎禁令”的改革与争议为中心的探讨 第一节 “堕胎禁令”的出现及其早期实践 一 “堕胎”的社会认识变迁 二 “堕胎禁令”的出现 三 “堕胎禁令”的早期实践与争议 第二节 魏玛舞台上的“堕胎禁令”存废之争 一 讨论“堕胎禁令”改革的新舞台 二 “堕胎禁令”存废之争的第一次高潮 三 “堕胎禁令”存废之争的第二次高潮 四 “堕胎禁令”存废之争的第三次高潮 第三节 1933年后“堕胎禁令”的命运 小结 第六章 历史政策:以国名、纪念日和公共历史书写为核心的探讨 第一节 什么是“Reich”?——从魏玛初期的国名之争看德国人的帝国观念 一 魏玛初期的国名之争 二 德意志历史上的帝国观念 三 1918年后的帝国方案及其实践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的11月9日:杂糅记忆的历史包袱 一 “回到”11月9日:现场与记忆 二 11月9日记忆的国家化努力及其失败 三 取代11月9日?国家庆祝日的其他选项与持续性困顿 第三节 1928年“历史通俗文学之争”与公共历史书写的权力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共历史书写的兴起 二 1928年“历史通俗文学”之争 三 公共历史书写权力争夺战的结局 小结 第七章 特殊群体政策:以社会矫正措施为例 第一节 “教化”青少年 一 从立法惩戒到救济教养机制的形成 二 魏玛“社会教育”思想确立及相关立法争议 三 青少年矫正实践与问题 第二节 “约束”吉卜赛人 一 帝国时代的“吉卜赛人”问题 二 魏玛“约束”政策的各种表现和争议 第三节 “矫正”同性恋 一 “同性恋”在1918年前德意志社会的地位 二 魏玛时期“第175条”修订争议 三 魏玛时期的同性恋“矫正”实践 小结 结语 附录 译名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