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活在日本的鲁迅

活在日本的鲁迅

  • 字数: 178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赵京华|责编:周玖龄
  • 商品条码: 97871080733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诞生于中国的作家鲁迅在1936年与世长辞之后,却于异域日本获得了新的思想生命,这种特殊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长久思考。 本书主要讨论日本学院里的鲁迅研究传统。这个研究传统,包括认识鲁迅的基本立场和思想史语境、主要观点的确立与阐释架构的形成及其方法论视角的演变,重点在于梳理学术传承的内在理路,尤其关注那些构筑起具有其个人特色的“鲁迅像”的代表性学者的研究。例如,竹内好那个充满“赎罪的心情”而执着抵抗的文学者鲁迅,丸山升那个片刻不曾离开中国政治过程的革命人鲁迅,木山英雄那个穿越对死亡的深度思考而获得新生的诗人之哲学的思考者鲁迅,伊藤虎丸那个象征着新亚洲个人主体性原型的鲁迅,还有丸尾常喜的在土俗民间世界获得反现代立场的现代主义者鲁迅,以及代田智明的通过对1930年代上海文化所象征的殖民地现代性之批判而达到后现代境界的鲁迅形象…… 代表性学者之外,本书还特设一个章节讨论战后七十余年来的《野草》研究历程,以之为个案力图呈现日本学者在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关系研究方面的精致功夫和卓越贡献。
作者简介
赵京华,吉林人。曾就读于吉林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2004年以来,先后在日本崎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等校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著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思想构筑未来——中日思想文化读书记》等。主要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岩波定本)》等。主编中文版6卷本《柄谷行人文集》。
目录
导论 思想论坛的重要标尺 如何认识战后日本的鲁迅论 绝望反抗的民族文学 战斗的人道主义者 创造“东洋的故事新编” 东洋思维的复权与中日文学同时代 结语及本书构成 第一章 民族自我反省和思想的抵抗线 竹内好: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开创者 《鲁迅》的预设主题与历史语境 “东洋的抵抗”与“作为方法的亚洲” “民族问题”与思想的抵抗线 第二章 “政治与文学”关系阐释架构中的鲁迅 “政治与文学”关系论争的思想史背景 丸山升:“革命人一元论”鲁迅观 竹内芳郎的“被压迫民族文学”说 丸山升的实证方法与国际主义视野 第三章 战士之“流动的哲学”与诗人的“向下超越” 木山英雄:以《野草》为中心的鲁迅论 周氏兄弟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无方法”的方法与对象的历史化 伊藤虎丸:从“预言的文学”到“赎罪的文学” 亚洲的“个”与主体性的建构 鲁迅思想文学的“向下超越”特征 第四章 材源考的文化比较学与“鬼”之民俗学视野 日本消费社会的到来与思想学术的转型 北冈正子:实证方法与文化比较研究 历史还原与青年鲁迅形象之重塑 丸尾常喜:作为文学生成契机的耻辱与恢复 鲁迅文学结构中的传统土俗世界 “鬼”世界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第五章 后现代语境下鲁迅研究的新视角 藤井省三:社会史视野下的鲁迅与俄罗斯文学 文学阅读史与意识形态分析 代田智明:结构叙事学的分析视角 第六章 《野草》研究的两种路径与一条副线 战后日本《野草》研究的独特成就 文本内部研究的两种路径 文本外部关系研究的副线 战后日本《野草》研究遗留的课题 结语 “东亚鲁迅”的世界意义 中日两国迟到的交流及其可能性展望 “东亚鲁迅”的世界意义 附录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书目一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