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版)(精)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版)(精)

  • 字数: 600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杨国强|责编:王辰旭
  • 商品条码: 97875598320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6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历18世纪的康乾盛世后,数十年间清王朝就 跌入了忧患丛生的衰世之中。在西力东侵和西潮激 荡的历史 背景下,外来的器物与制度长驱直入,以前所 未有的规模与力度改变着中国的世道人心。史学名 家杨国强细心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 ,从 “外患”入手,着重的却是解释“内变”:吏 治失范,绅权扩张,灾荒饥馑,教案四起,晚清呈 现\"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景象;开明士大夫 援引西法以自强,在\"旧邦新造\"的努力中却处处是 蹇窒困窘。十九世纪的数十年,中国由“变局”进 于“危局”,至于“残局”;由“衰世”而入“乱 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本书在更 长程的历史脉络与士林精神中,讲述中国政治与社 会的变迁;拣选的是近世中国五十年,立足和放眼 的,是一个两千年的中国。
目录
增订版序 初版序 上编 从庚申到甲午:古今中西之间的冲击与回应 智勇俱困之秋 “庚申之变”:创钜痛深中的审视和省思 经世之学的延伸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起点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和历史经验之外的世界 19 世纪后期中国兵工业的起始及其内在困境 华洋杂处:夷夏之防崩溃后的中国与西方 借法自强和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外国人 条约制度:西方世界与晚清中国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 中西交冲:晚清中国的传教与教案 中外贸易和中国经济牵入世界市场 分解和重组:自然经济的变迁与变迁中的失路 衰世社会相 19 世纪后期中国的绅士与绅权 捐纳、保举和晚清的吏治失范 “丁戊奇荒”:衰世里的天灾和赈济 强邻迫视与边患四起 海国变比邻:“马嘉理案”的始末因果 日本侵台湾、灭琉球 中国、日本与朝鲜:从“壬午事变”到“甲午事变” 内乱外患与西北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 19 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越南与法国 士议激越和中法之间的交涉与冲突 越北、台湾、马江:从宗藩义务到中法民族战争 力战艰难之后的“仓卒而成和议” 西法入华和中国社会的节节变迁 天朝体制之后:外国使节觐见皇帝和中国派遣驻外公使 借法图强催生的第一批留美学生 回应与冲击(一):新疆建省和台湾建省 回应与冲击(二):北洋舰队 移接的富强:国家权力与近代企业的相互依傍和彼此扞格 以洋务为中心的三十年历史与士大夫在古今中西之间的分化 中日战争:“大野招魂哭国殇” “朝日变起”:日本用战争把中国拖入战争 平壤溃师,黄海重挫 兵火延及辽东、威海和一败再败之后的马关议和 争战留下的震荡: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下编 旧道理和新思想之间 西潮与回澜:清末民初的一段思想历史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 历史中的儒学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东方早报》访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