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政治传播学(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新政治传播学(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 字数: 319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荆学民|责编:李国庆//赵景刚
  • 商品条码: 9787300310862
  • 版次: 1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建基于对中外学术理论界关于政治传播研究的观察和思考,立足于作者近年来对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系统理论研究,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的视角,遵循“从政治传播到政治传播学”的学术思路,建构了“新政治传播学”。
本书从学科学理的视角,不仅系统阐释了政治传播学范畴等相关基础理论,而且深入探讨了政治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话语、受众、效应、形态、运行以及微观政治传播等主要内容,扇形铺展了新政治传播学的知识框架,详尽展示了“活动论的政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
荆学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理事,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智库特聘专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北京市项目等多个;出版学术著作《政治传播活动论》《政治传播简明原理》《中国政治传播策论》等多部;主编学术辑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主编学术丛书“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丛书”(8部)、“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书系”(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刊发在CSSCI期刊上的18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7篇、论点摘要20余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00余篇。
目录
目 录

导 论 新时代召唤新政治传播学

第一章 构建活动论的政治传播学
第一节 政治传播理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活动论的政治传播学的基本构架
第三节 学习政治传播学的基本思维范式

第二章 政治传播学范畴
第一节 “政治”范畴的多维解读
第二节 “传播”范畴的多维解读
第三节 “政治传播”范畴的综合界定
第四节 “政治传播”的相关概念群

第三章 政治传播主体
第一节 人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
第二节 政治传播主体形态
第三节 政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第四节 政治传播主体:国家(政府)
第五节 政治传播主体:政党
第六节 政治传播主体:个体

第四章 政治传播内容
第一节 政治信息:政治传播内容总称
第二节 政治信息(一):意识形态
第三节 政治信息(二):政治价值
第四节 政治信息(三):政治文明

第五章 政治传播渠道
第一节 人际渠道
第二节 组织渠道
第三节 媒介渠道

第六章 政治传播话语
第一节 话语与政治话语
第二节 政治话语的特质
第三节 政治话语的建构
第四节 政治话语的博弈

第七章 政治传播受众
第一节 客体、对象、受众三个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受众分类(一):国内受众与国际受众
第三节 受众分类(二):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
第四节 政治传播受众与政治文明进步的互动过程

第八章 政治传播效应
第一节 对传播学效果论研究的检讨
第二节 政治传播效应(一):扩大民主参与
第三节 政治传播效应(二):形成公共舆论
第四节 政治传播效应(三):构建政治合法性
第五节 政治传播效应(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九章 政治传播形态
第一节 政治宣传
第二节 政治沟通
第三节 政治营销

第十章 政治传播运行
第一节 三大形态的逻辑递进
第二节 三大形态的实践过程
第三节 三大形态的运行模式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的基本格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的基本功能

延伸阅读文献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