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理论基础(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

文学理论基础(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

  • 字数: 34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南帆//刘小新//练暑生
  • 商品条码: 97873011374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练暑生,1972年7月出生,现在闽江学院中文系任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刘小新,1965年4月出生,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曾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七十多篇,著作和合著多种。 南帆,本名张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75年下乡插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出版《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文学理论》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总序 温儒敏 上篇 文学是什么 引言 文学与世界 第一部分 文学的构成 第一章 文学的功能与机制 一 文学的再现 二 文学的功能 三 文学的机制 第二章 作者 一 作者的个性 二 文学的想象 三 无意识 第三章 文本 一 从作品到文本 二 互文性 三 作为话语的文本 第四章 文类 一 什么是文类 二 文类的划分 三 文类的变迁 第五章 叙事话语 一 叙事话语 二 故事与情节 三 叙事功能 四 叙事声音 第六章 抒情话语 一 抒情话语与抒情诗 二 诗歌的语言组织 三 诗意 第七章 修辞 一 什么是修辞 二 修辞与文类 三 修辞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 第八章 传播媒介 一 电子媒介与文化 二 文字与影像 三 电子时代的文学 第二部分 文学与文化 第九章 文学与历史 一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二 作为野史的小说 三 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第十章 文学与宗教 一 原始宗教与文学的起源 二 宗教文学与艺术宗教 三 宗教象征与文学象征 四 佛禅思维与超现实主义 五 宗教与文学价值的构成 第十一章 文学与民族 一 民族与民族主义 二 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主义文学 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 后殖民批评与民族主义文论 第十二章 文学与地域 一 地域与文学风格 二 地域及其超越 三 “批判的地域主义” 第十三章 文学与道德 一 道德的批评 二 道德与审美 三 道德与历史 第十四章 文学与性别 一 性别的文化属性 二 文学与性别 三 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四 性别观点的超越 下篇 如何研究文学 引言 文学性与开放的研究 第一部分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 第十五章 文学史与经典 一 文学史的兴起 二 经典、经典化与权力 三 压抑与反叛 四 经典、文学教育与文化认同 第十六章 文学史与大众文学 一 经典体系与大众文学 二 大众文学的传播 三 大众文学的两种涵义 四 批判与肯定 第十七章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 西方术语的引入 二 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三 文学史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四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 第十八章 现实主义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缘起 二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三 现实主义的泛化 四 被质疑的现实主义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 一 现代主义的历史 二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 三 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第二十章 后现代主义 一 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 二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三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第二部分 批评与阐释 第二十一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资源与“现代转换” 三 判断的意义 四 20世纪的文学批评 第二十二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 一 作家中心的观念 二 批评的挑战 三 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 四 对话关系 第二十三章 文学批评与作品的研究 一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 二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三 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 四 作品形式分析的层面 第二十四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一 接受理论与阐释学 二 读者的积极意义 三 问题与展望 后 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