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上下)(精)

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上下)(精)

  • 字数: 858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法)雷蒙·阿隆|译者:王甦//周玉婷
  • 商品条码: 97875097971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9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代表作品,是 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全书包括四个部分: 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作者从承认国 家间的部分自然状态开始,详尽论述了国际关系的 一系列分析工具。在第一部分,阿隆基于权力和体 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 理论框架后,阿隆转向社会学和历史的分析。在第 二部分,阿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进 行了研究,并指出社会学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质的 或者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义的或者社会的 。在第三部分,阿隆详尽分析了自20世纪初至1960 年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这一时期的权威性调查, 深入体察了技术革命和外交全球化。在对理论、历 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 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这是本书最深奥、最意味 深长的一部分,阿隆在这部分探索了有关治国方略 的两个持久问题,阐明了一个不同于马基雅维利“ 幽暗”观点的,也不同于理想主义者充满乐观情绪 的规范的国际关系理论。
精彩导读
“但是战争仍然是为了达 到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严 肃的千段。”人类同动物一 样,其初始元素都是必须 被看作一种盲目自然冲动 的敌意。战争行为本身则 作为第二元素,包含了使 其成为“灵魂之自由活动”的 或然性与偶然性的游戏。 不过还有第三个元素加入 进来,并最终会主导前两 种元素。战争是一种政治 行为,它应政治形势而生 ,是政治动机的结果。它 由于是一种政治工具而从 性质上属于纯粹的智慧范 畴。人民对战争的激情元 素感兴趣,发令者及其军 队关注的是它的偶然元素 ,智慧元素则是政府集中 考虑的,而正是这最后一 项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应 当统领全局。 因此,克劳塞维茨的“战 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 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工 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 是政治交往通过其他手段 的实现”①这一著名论断,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 好战的哲学,而是对以下 这个明显事实的简单陈述 :战争不是以其自身为终 点,军事胜利也不以其本 身为目的。民族国家问的 交际往来不会在硝烟升起 之日即告终止,好战的表 达也总是附着于关系的延 续性,而关系的延续性又 是由互相考量着彼此的那 些共同体的意图所决定的 。 战争服从于政治如同手 段服从于目的,克劳塞维 茨的论断暗示的这一点, 确立并且证明了绝对战争 和现实战争之间存在的区 分。战争向极端形式升级 已令人害怕,如果暴力再 脱离国家元首的掌控,使 现实战争有了接近绝对战 争的可能,这便更令人恐 惧了。当政治把摧毁敌人 武装力量作为其唯一目标 时,政治看起来似乎消失 了。但即使是这样,战争 依然是政治计划的结果。 不论政治在战争行为中是 否可见,战争行为依旧为 政治所主宰——如果我们 将战争行为定义为“人格化 国家的智慧”的话。仍然是 政治,即国家决策者们对 所有情势的全面考量,在 做出把摧毁敌人武装力量 作为战争唯一目标这一决 定——不论这种决定是正 确的还是错误的,而不去 考虑战争的0最终目标,也 不去思考胜利本身可能带 来的后果。 克劳塞维茨是一个绝对 战争的理论家,而非全面 战争或黩武主义的信奉者 ,这就如同瓦尔拉斯是均 衡论理论家,而非自由主 义空论家。之所以有这种 对克劳塞维茨的误解,是 因为把他揭示人类行为本 质的概念性分析错误地与 目的性游说混淆了。克劳 塞维茨有时的确好像对那 些完全实现了其本质的战 争表示赞许,而对18世纪 那些用计谋和谈判把战争 中的投入、暴行以及愤怒 减至最低的不完全战争持 蔑视态度。即使他有时会 表现出这样的情感,那也 不过只是简单的情绪而已 。克劳塞维茨在被推向极 端的战争面前感到了一种 神圣的恐惧和不可抗拒的 诱惑,是一种可以与宇宙 灾难带来的灵魂震撼相比 拟的情感。那些交战方为 击败顽固抵抗的敌人意志 而把暴力进行到底的战争 ,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既伟 大又恐怖。每当有巨大利 益被争夺,战争就会迫近 其极端形式。对此,作为 哲学家的他,既不欣喜也 不愤慨。作为理性行为理 论家,克劳塞维茨提醒着 战争及和平时期的领导者 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原则: 政治的首要性;战争只是 服务于既定政治目的的工 具,只是国家间交往中的 某一时刻或某一方面;每 个国家都应服从政治,即 服从可为集体带来可持续 利益的智慧。 P35-36
目录
·上 国际社会 第八版介绍 第四版前言/xlv 导言 理解的概念层次 第一部分 理论 概念和体系 第一章 战略和外交(或对外政治的统一性) 第二章 权力和力量或对外政策的手段 第三章 权力、荣耀和观念或对外政治的目标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五章 多极体系和两极体系 第六章 和平与战争的辩证逻辑 第二部分 社会学 决定因素和规律性 第七章 空间 第八章 人口 第九章 资源 第十章 民族国家和政体 第十一章 探寻演变规律 第十二章 好战的制度的根源 ·下 第三部分 历史 热核时代的全球体系 第十三章 有限的世界或国际体系的异质性 第十四章 威慑战略 第十五章 老大哥或集团的内部外交 第十六章 欧洲均势或集团间的外交 第十七章 说服与颠覆或阵营与不结盟者 第十八章 敌对的兄弟 第四部分 人类行为学 外交-战略行为的二律背反 第十九章 寻求道德(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第二十章 寻求道德(二):信念和责任 第二十一章 寻求战略(一):武装还是裁军 第二十二章 寻求战略(二):活着就是征服 第二十三章 超越强权政治(一):以法律求和平 第二十四章 超越强权政治(二):以帝国求和平 结语 理性战略与理性政策 引用作者索引 关键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