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探索

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探索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孔繁华,王涛,温耀勋
  • 商品条码: 9787519761769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云浮检察机关实践中办理各种公益诉讼案件的精选。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 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第二章 云浮市检察公益诉讼的地方经验;第三章 检察公益诉讼中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第四章 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计算方法; 第五章 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第六章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通过全面阐述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的实践情况和方法,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具有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
孔繁华,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诉讼法学。第三届广州地区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第三届广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双千计划”入选人员。 王涛,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教授。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2006年至2007年挂职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表成果:《中国近代法律的变迁》(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论十七世纪中西法律冲突》(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4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德国民法典》(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3期)等。 温耀勋,现任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广东省检察业务专家,曾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正处级检察员;云浮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高级检察官。长期从事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刑事检察工作、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工作。工作业绩斐然,多次受到表彰,荣获一等功、二等功,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集约节约用地专项工作先进个人嘉奖。通过办案,在更新司法理念、创新办案方式、总结办案经验、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法理思考。撰写的论文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编写的《百名侦查骨干论侦查》;预防工作论文被《光明日报》主办廉政文化建设征文活动评为三等奖,公益诉讼办案纪实和经验被中央政法委主办长安网、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正义网,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南方网及《南方日报》登载。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一、公益诉讼的指导思想  二、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三、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前世今生”  四、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检察公益诉讼 第二章 云浮市检察公益诉讼的实践经验  一、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  二、检察公益诉讼初步成效  三、检察公益诉讼经验总结  四、检察公益诉讼反映的行政失职问题 第三章 检察公益诉讼中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一、检察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及其拓展  二、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调查核实权  三、检察公益诉讼中诉前程序的价值 第四章 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计算方法  一、“生态环境损害”释义  二、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方法  三、虚拟治理成本法  四、公益诉讼中适用评估方法确定生态损害数额存在的问题  五、价值替代法 第五章 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述评   一、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土壤修复的法定职责:郁南县某镇人民政府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二、林业主管部门负有更新造林的法定职责:新兴县林业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三、监督行政机关整改长期不作为问题:云浮市生态环境局新兴分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四、行政公益诉讼与刑事检察有效衔接:罗定市畜牧兽医渔业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五、公益诉讼“回头看”督促行政机关落实整改措施:云浮市生态环境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六、公益诉讼避免国有财产损失:云浮市云安区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分局违法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案   七、公益诉讼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充分履行法定职责案   八、公益诉讼挽回国有财产损失:云浮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九、公益诉讼促进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云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怠于履行法定职责案 第六章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述评  一、刑事被告人应承担污染环境损失赔偿责任:王某根污染环境案  二、刑民并行办理涉黑公益诉讼案件:刘某西等污染环境案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联动:朱某文等人污染环境案  四、民事损害对象不确定赔偿金额可上缴国库:罗某1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五、“价值替代法”在生态环境损害公益诉讼中的适用:聂某彬等非法采砂案  六、公益诉讼设立赔偿款专用账户:杨某显等非法处置固体废物案  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新兴县新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八、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具有公益属性:梁某平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九、检察机关与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联动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梁某某、曾某某破坏文物资源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