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第2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

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第2版)/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

  • 字数: 385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张一兵|责编:赵雯婧|总主编:张一兵
  • 商品条码: 97873032625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以文本学的解读方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阿尔都塞的三个经典文本:《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和《论再生产》。作者着力揭示了阿尔都塞研究中长期被遮蔽的隐性方法论构架,这种探索主要体现为作为认识论史研究语境中深层理论构架的问题式与症候阅读法。在此,作者首次采用了理论“反打”的写作法,以附文的形式穿插了对阿尔都塞逻辑核心的解构与后现代消解,正文附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思新意迭出,理路清晰严密,长期被遮蔽的阿尔都塞认识论研究、在当代西方文化批判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观念第一次得以完整的呈现。同时,本书还重新透析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性解读,对马克思哲学进程中的“断裂”、“理论上拒绝人本主义”和“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等重要理念均有深入的解析,笔力浑厚,令人耳目一新。
目录
引言 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的哲学关键词 一、阿尔都塞真与不真的一生 二、五个面相的阿尔都塞 三、空无:一种本体论的逻辑 四、“人,那个夜晚” 结语 上篇 阿尔都塞哲学的方法论构架 第一章 作为革命斗士的阿尔都塞 一、阿尔都塞为什么要出来“保卫马克思” 二、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 三、教条主义死亡之后:意识形态狂热还是重塑科学理论 四、方法前置:面对本真马克思的唯一路径 第二章 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 一、问题式的基本语境 二、怎样追问:作为思之生产之基型的问题式 三、统摄问题域及其对象性质的隐性功能结构 附录 解构:德里达对结构主义深层意谓构架的历史性消解 第三章 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一、阅读的原罪 二、看与生产:双重阅读的认识论迷宫 三、症候阅读法与问题式 四、症候阅读与理解马克思 附录 巴特论阅读——对阿尔都塞的一种理论反打 第四章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批判 一、伪二元认知构架:“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认识一现实 三、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的异质性 第五章 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斛学 一、意识形态认知理论中恶的圆圈 二、走向理论:实践与意识形态 三、“认识论断裂”与认识理论史 四、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说的支援背景 五、无意识的再现体系:意识形态的一般界说 中篇 重诊马克思哲学思想史 第六章 新解释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辨识 一、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政治辩论” 二、目的论的未来完成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方法病症 三、马克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超越”“颠倒”还是“重新退回” 第七章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 一、马克思思想发展新的历史分期 二、认识论断裂前的意识形态时期 三、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截然相反的评估 四、1845:一种新旧问题式的断裂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本主义” 二、伪主体:历史是一个无主体过程 三、伪历史时间与反历史主义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一、哲学非科学 二、历史科学的新大陆 三、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科学问题式的基本要件 四、历史发展的结构因果观与复因决定论 下篇 生产关系再生产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十章 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赋型中的生产方式 一、社会赋型:从哲学到生产方式的追问 二、工具决定论:“怎样生产”中的生产力 三、生产关系的复杂结构 第十一章 生产一剥削:劳动意识形态批判 一、劳动的技术分工中的意识形态欺骗 二、知识垄断的区隔与生产过程的规训和管理 三、劳动意识形态:作为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第十二章 社会再生产中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训装置 一、劳动力再生产的非物质条件和资格 二、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装置 三、意识形态国家装置的现实物化和实践 四、暴力国家机器与非暴力的意识形态国家装置 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理论与拉康式的精神分析学 一、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但却永存 二、阿尔都塞与拉康哲学 三、意识形态询唤作为主体的个人 四、镜像复制与自动臣服性 结束语 解构之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之末路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