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

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第二版)

  • 字数: 387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陈来
  • 商品条码: 9787301227817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5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2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诠释与重建》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致力研究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试图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阐明其思想与宋明道学运动的关联。
作者简介
  陈来,l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目录
绪言_x000D_ 一 心路_x000D_ 二 取向 _x000D_ 三 渊源 _x000D_ 四 定位概说——读《大学》_x000D_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_x000D_ 一 道学判释_x000D_ 二 智为性体 _x000D_ 三 明德之心_x000D_ 四 持志正心_x000D_ 五 以诚灌意_x000D_ 六 守理不动_x000D_ 七 格致相因_x000D_ 八 余论_x000D_ 读《中庸》_x000D_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_x000D_ 一 “中”之诸义 _x000D_ 二 道心人心_x000D_ 三 中和皆体_x000D_ 四 未发为性 _x000D_ 五 戒惧慎独_x000D_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_x000D_ _x000D_ 读《论语》_x000D_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_x000D_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_x000D_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_x000D_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_x000D_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_x000D_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_x000D_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_x000D_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_x000D_ _x000D_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_x000D_ 一 情者己也 _x000D_ 二 己者性也 _x000D_ 三 存理遏欲 _x000D_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_x000D_ _x000D_ 读《孟子》_x000D_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_x000D_ 一 气善论 _x000D_ 二 气体论 _x000D_ 三 气几论 _x000D_ 四 气化论 _x000D_ 五 气理论_x000D_ _x000D_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_x000D_ 一 心含性而效动 _x000D_ 二 性为体,心为用_x000D_ 三 心未即理 _x000D_ 四 尊气以尽心 _x000D_ 五 继之者善,善成之性 _x000D_ 六 形色即天性 _x000D_ 七 后天之性 _x000D_ 八 四端非情,恶根于情_x000D_ _x000D_ 第八章 船山艋子说》的工夫论 _x000D_ 一 养气 _x000D_ 二 知言 _x000D_ 三 持志 _x000D_ 四 集义 _x000D_ 五 夜气 _x000D_ 六 知性尽心 _x000D_ 七 存心养性 _x000D_ 八 求放心 _x000D_ 九 总论为学之道 _x000D_ _x000D_ 《思问录》_x000D_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_x000D_ 一 论理气、动静、神化 _x000D_ 二 论心、性、情 _x000D_ 三 论善恶工夫 _x000D_ 四 论有无、体用 _x000D_ 五 批判虚论,回归张周 _x000D_ _x000D_ 《正蒙注》_x000D_ _x000D_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 ——船山《正蒙注》的思想宗旨 _x000D_ 一 贞生死以尽人道 _x000D_ 二 明人道以为实学_x000D_ 三 安身立命的基点 _x000D_ 四 圣学正统的重建 _x000D_ 五 小结_x000D_ _x000D_ 第十一章 _x000D_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_x000D_ 一 安生安死 _x000D_ 二 全生全归 _x000D_ 三 不留不挠 _x000D_ 四 理学渊源 _x000D_ 五 余论_x000D_ _x000D_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_x000D_ 一 性以健顺为体 _x000D_ 二 性善人之独 _x000D_ 三 心函氤氲 _x000D_ 四 肖太和之本体 _x000D_ 五 存神尽性 六 余论_x000D_ _x000D_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氤氲神化论_x000D_ 一 太和本体 _x000D_ 二 阴阳气化 _x000D_ 三 神、气、理、诚 _x000D_ 四 小结_x000D_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 ——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一 吴澄的理“非别有一物”说 _x000D_ 二 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 _x000D_ 三 王廷相的“性出乎气”说 _x000D_ 四 刘宗周的“气质之性”说_x000D_ 五 王夫之的“气质中之性”说_x000D_ _x000D_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_x000D_ 索引_x000D_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