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乡村女孩萨拉和爸爸一起搬家到了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镇。她怀念家乡的栗树、柳树、枫树、干草地、可以恣意游泳的洼地和农场上的动物朋友们。当然,她最不能释怀的是妈妈的出走,她无法理解妈妈的离开。但妈妈在离家后的旅途中,每到一站都会寄给萨拉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对萨拉深深的爱。萨拉决定和爷爷奶奶一起开车沿着妈妈去往爱达荷州的路线走上一趟,去看看妈妈看过的风景,去找回妈妈。
在旅途中,萨拉给爷爷奶奶讲述了好朋友菲比的故事。菲比一家接连收到怪异的信件,接着出现了一位指名要找菲比母亲的神秘男孩,没多久菲比的母亲就离奇失踪了。刚开始,菲比疯狂的想法和失常的行为让萨拉无法忍受。但后来,萨拉还是加入到了菲比找妈妈的计划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渐渐地,萨拉发现菲比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故事,萨拉和妈妈的故事。
萨拉的爷爷奶奶是世界上最可爱的旅伴,他们不按常理出牌,像有点儿不靠谱的老顽童,让本来沉闷的旅途不断出现一些意外的喜悦和波折。爷爷车技欠佳,还经常搞不清状况,又是个十足的热心肠。旅途中,他主动帮助车子抛锚的陌生人修车,最后从车上拆出一地零件,也没有把车修好。奶奶乐观爽朗,充满了生活智慧,总爱高呼“万岁,万岁”。当年爷爷向她求婚时,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爷爷有没有养狗。奶奶说:“如果你对狗都那么好,应该会对我更好。那只老猎犬赛迪那么爱你,我可能会更爱你。”
故事语言描写优美,美国人中北部烟稀少却磅礴大气的风景,萨拉回忆中那个广阔、安静、温暖和充满灵性的家乡,妈妈的善良、温柔和爱意,都从作者的笔尖缓缓流淌出来,如一道道潺潺的小溪直抵读者的心底。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找出最终的答案,萨拉的妈妈到底去了哪里,为何要离开。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充斥着烦恼,一个13岁的女孩,亦是如此。尤其是,当你只关注自己时,这些问题就会显得无比巨大,大得让人喘不过气,甚至无暇顾及自己最亲的人。但是,当你试着抬起头,看看周围,别人的生活是否真的如你所想?你是否有些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好,却不知感恩,忽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妈妈,常常是一个家庭里最不可或缺,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人。
就像书中反复提到的那句格言:“Never judge someone until you’ve walked two moons in their moccasins——不要轻易评判别人,除非你穿着她的麂皮靴走过两个月亮。”我们要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考虑,才能看清所有的真相。萨拉在漫长曲折的寻亲旅行中,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友情、亲情和爱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学会了面对离别,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