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中外经济比较研究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中外经济比较研究

  • 字数: 28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徐华
  • 商品条码: 97875097941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8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是一个长期困扰银行业的老大 难问题,对此,《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 度与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历史回顾和 文化比较的角度,对当代银行业风险控制的理论误区 和现实困境进行了全面梳理。 本书认为,当前所引入的美国量化风控技术在中 国银行业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民营企业家做假账 是一种(美国信贷风控)制度与(中国)文化错位的结果 ,一个现实的无奈;在中国发展美式征信业和大数据 分析是死路一条。作者强调,立足传统钱庄的风控模 式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传统,才是重构银企关系和银 行风险管理的源头活水。 本书还可以被看成一本比较文化学的著作,作者 通过对美国银行和中国钱庄信贷风控模式的差异进行 文化溯源,对西方的契约主义精神和中国的礼让忠恕 之道做了具体而微的解读,并呈现二者是如何分别影 响中西方经济制度的演化和建构的。 对经济制度做文化的解读,在制度变革中坚持民 族文化自觉,是作者多年来所坚持努力的事业,从这 个意义上讲,本书是作者徐华四年前出版的《从家族 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境与中国式突围》一 书的姊妹篇。
作者简介
徐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现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从事经济制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多年。著有《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境与中国式突围》(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目录
传统篇:中国 第一章 传统合会及其风险控制 一 合会的历史起源和群众基础 二 合会的组织和基本构造:互助性和互利性 三 合会的风险控制 第二章 印子钱的风险控制 一 印子钱:无产者的银行 二 印子钱的风险控制方式 第三章 传统典当业务和风险控制 一 传统典当行简述 二 典当业的风险和控制 三 对当代的启示 第四章 钱庄的风险控制 一 从传统金融体系看钱庄 二 钱庄为什么偏爱信用贷款而不是抵押贷款? 三 信义文化的解构:钱庄信贷风控的商户基础 四 钱庄信贷风控的内控系统:经理人的风险意识是怎样炼成的? 五 钱业公会对钱庄的规范和权力基础 六 对钱庄信贷风控考察分析的总结 传统篇:美国 第五章 美国银行业百年风控史 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美国银行风控 二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银行风控 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四 总结:美国银行业百年信贷风控史中的变与不变 比较篇 第六章 两种风控模式的文化基础 一 契约主义和关系主义:两种风控模式的文化归因 二 西方契约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解读 三 中国关系主义文化解读 当代篇 第七章 当代中国银行业对西方风控模式的引入 一 1949年以来的中国银行体制变迁简介 二 中国银行业信贷风控的演进 三 巴塞尔协议与西方的量化风控模式 四 中国政府对巴塞尔协议的引入 五 量化风控模式在中国银行业的落实:纸面上的流程 六 量化风控模型在中国信贷风控中的真实地位 第八章 西方模式在华遭遇的症结:制度与文化的错位 一 对银行的反思:风控模型为什么不能反映现实? 二 对企业的反思:企业为什么不就模型的范? 三 站在文化的层面上反思 第九章 征信业的进步能改变量化风控模式在中国的命运吗? 一 关于美国征信体系 二 中国的官方征信和商业征信 三 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风控在中国 四 关于征信业发展的前景:总的评论 第十章 传统的两难与银企关系的重建:思路与建言 一 传统的重现及其在现代的两难 二 当前风控的各种变通手段及其问题 三 德国和日本的启示 四 立足传统,借鉴国际经验,重构中国的银企关系 五 重建银企关系的一些改革建议 六 银企长期合作:来自北京银行的经验 附 录 传统钱庄死因调查报告(暨钱庄与银行的比较研究) 一 钱庄死亡的真相,掩藏在纷乱的民国史中 二 是实体经济的萧条拖累了钱庄吗? 三 萧条拖垮了钱庄,为何银行反而繁荣? 四 钱庄死于币制改革?似是而非的原因里隐藏着真相 五 法币改革与国家金融垄断:钱庄衰落的根本原因 六 结论:至死不灭的钱庄制度优势! 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