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物无际(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道物无际(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 字数: 62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周琼|
  • 商品条码: 97875227300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1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2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进一步厘清学 术理念,拓展学术视野,探 寻方法和路径,从区域和整 体、微观和宏观的多面视角 努力推动环境史研究进入新 的高度和阶段。本书收录了 环境史学者就当前环境史研 究中理论、方法与路径的研 究成果。这些成果彰显了环 境史的现实关怀功用,从多 学科的交流及互动,就共同 的环境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进 行了对话与互鉴,拓宽了环 境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技术 路径,推动了环境史知识的 理论转向,发扬了环境史的 反思和批判精神。对环境的 关注开始从环境各要素发展 及环境变迁视角向环境技术 、政策、文化等方面转向, 从传统的农业、水利及环境 问题的探讨逐渐延伸到区域 灾害及其应对机制与社会治 理的相关问题。期冀本书的 面世能进一步推动环境史的 创新,拓宽环境史研究的视 野。
作者简介
周琼,女,彝族,1968年生,云南楚雄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首批“东陆学者”、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彝学会副会长、东亚环境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西南地方文献整理及区域历史人物研究。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结项3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出版《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等著作4部,在《民族研究》《清史研究》《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目前担任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和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目录
第一编 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从“四维对接法”看环境史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区域与整体:中国环境史研究的碎片化与完整性刍议 “东北区域环境史”研究体系建构及相关问题探论 环境史与环境社会学的比较与借鉴: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 第二编 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霾”及其启示 六十年来全国与西南地区气象干旱及气候环境变化——以云南为例 气候变化对明永村环境的影响及村民的认知与应对 近代以来美国的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问题——历史分析与现实启示 第三编 物种、技术与生态适应研究 明代以降南瓜引种的生态适应与协调 自然情感与文化变迁——以历史上的人蛇互动为中心 科学、商业与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大熊猫(1869-1948) 从战略资源到生态破坏物种:对20世纪以来橡胶引种的认知与反思 第四编 环境、资源开发与社会变迁 唐代水力碾硙的生产效率和营利能力发覆——从昇平公主“脂粉硙”说起 论明清两季木氏土司势力扩张与资源争夺 捞铁砂:安徽大别山区铁砂矿资源开发利用史 英国殖民时期南非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与实践 第五编 水环境变迁与地域社会发展 “重淮扬而薄凤泗”:蓄清刷黄与明清泗州水环境变迁 汉唐时期长江流域水环境史研究述评 浅论昆明莲花池环境变迁对昆明城市环境的影响 第六编 水利、景观与环境理念研究 “人间天堂”的由来:历史时期杭州都市景观体系形成与变迁 圩田景观视野下的宁波日月二湖传统风景营建研究 写山诗中的寒、雪、泉、松:清代前期贺兰山东坡生态环境窥探 中国水利史研究路径选择与景观视角 第七编 环境、水务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 两宋时期华亭地区的水利和农田建设 肥瘠之变:民国时期洞庭湖区湖田地力的衰退及其应对 并行不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滹沱河流域生态社会管理的历史考察与启示——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为例 寻找新水源:英租界供水问题与天津近代自来水诞生 德占时期青岛城区的供水方式变革 第八编 知识、文本与环境史研究 清代黔西南地区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解析 彝族社区保护森林的民俗祭祀仪式调查——以弥勒阿哲彝族 《祭龙经》的内容和祭祀仪式为案例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第九编 制度、赈济与近代国家及地方的灾害救治 制度的外延:清代“照以工代赈之例”政策的变化与得失 困境与路径: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研究 风水、科举与泄洪:1849年南京城大水灾研究 空碛行潦——民国时期河西走廊洪水的灾害社会史管窥 附录 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流与互鉴——“环境史研究的区域性与整体性”学术会议综述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