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实践路径研究

  • 字数: 548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吴根友|责编:刘战兵
  • 商品条码: 9787521831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1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 ,其思维逻辑是这样的:第 一编是观念的回顾与再评价 ,即通过近代初期欧洲部分 杰出思想家对中国传统道德 文化评价的再反思,和对五 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仁 人志士对于自己传统的反思 、批判的再反思与再批判, 为本书提供新的、更切合中 国传统道德文化自身发展逻 辑的新认知,从而奠定本书 的新思路与理论基础。第一 编还专门就传统道德文化中 的六个核心观念——仁、义 、诚信,忠、孝、廉耻的现 代转化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第二编扼要阐述了儒家的 礼制精神、君子道德人格形 象,道家尊重生命的道德与 伦理观,佛教的慈悲伦理精 神,墨家的“兼爱”道德情怀 ,民间的风俗、节庆生活中 所体现出的优秀道德精神。 这一部分还特别就儒家孝的 伦理精神如何在传统社会各 项制度中得到体现这一人类 学视角的考察,为当代中国 如何落实传统优秀道德文化 精神提供了一种参照系。第 三编的主要内容是湖北黄石 市下陆区的调查报告,简化 版提供的仅是党政机关与企 业的调查数据及其简要的分 析与对策,学校部分没有再 列出调查的数据,只是提供 了带有结论性的意见。第三 编的最后一章,也是本书的 最后一章提出“新五伦”的一 点设想,其具体结论可能还 有相当大的商榷余地,但其 所揭示出的新伦理建设的问 题,却具有相当强的现实针 对性。
作者简介
吴根友,安徽枞阳人,一九六三年生。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哲学、中国政治哲学与比较哲学。已出版《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十余部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Asian Philosophy、《学术月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曾经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大学讲学、访问。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传统”的基本含义与道德文化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传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及其再评价 第一节 现代西方文化镜像中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及其重省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与重省 第三章 传统“六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仁义诚信三德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二节 忠孝廉耻及其在当代的转化 第二编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观念形态与实践途径研究 第四章 儒家道德文化的主要观念及其现代阐释 第一节 传统礼制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君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第五章 道家的尊生道德与生命伦理 第一节 道家生命哲学及其贵生重身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道家的尊生道德、生命伦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六章 佛教的慈悲伦理与墨家的“兼爱”情怀 第一节 大乘佛教慈悲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阐释 第二节 佛教心性论与道德“同情说” 第三节 墨家尚同、尚义的追求与“兼爱”的伦理情怀 第七章 其他优秀道德文化与社会良俗 第一节 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社会教化功能 第二节 节庆民俗与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实践 第三编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与当代多元实践的途径 第八章 国家公务人员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国家公务人员对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认知现状 第二节 基于现状的多元实践路径的探索 第九章 现代企业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企业员工对传统道德的认知现状 第二节 现代企业中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多元实践路径探索 第十章 学校教育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承扬和创造性转化 第一节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在学校层面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在学校层面的多元实践路径探索 第十一章 传统道德文化与新时代多元的人伦关系 第一节 传统“五伦”与新的“六伦”“九伦”之探索 第二节 传统职业道德与现代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