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巴黎手稿研究(精)

巴黎手稿研究(精)

  • 字数: 485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韩立新
  • 商品条码: 97873031271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1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韩立新 1966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2000年于日本一桥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主要从事(1)马克思手稿的文献学研究,编辑新MEGAI/5卷《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2)对经典著作《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进行文本解读;(3)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组织翻译“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 2010年获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MEGA)研究, 委托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以新MEGA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研究;2011年获 “21世纪优秀人才”奖等。代表作有《生态学和马克思》(日文版)、《环境价值论》、《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等。
目录
绪言《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一、关于“卡尔·马克思问题”的三种解释模型 二、研究早期马克思的新范畴:《巴黎手稿》 三、马克思思想转折的标志:社会关系视角的出现 四、关于术语的翻译 小结 第一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 一、马克思思想的转向 二、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学本质 1.市民社会的三原理 2.黑格尔与斯密 3.作为经济社会的市民社会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黑格尔国家观的矛盾 2.同一还是对立 3.异质性的意义 四、法哲学框架内的市民社会认识 小结 第二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下)——《德法年鉴》上的两篇论稿研究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 1.马克思的鲍威尔批判 2.“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差异 二、市民社会与无产阶级 1.“犹太精神”与货币异化论 2.无产阶级的发现 三、国家的“消失” 小结 第三章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回到赫斯”——赫斯与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关系 一、科尔纽的“回到赫斯” 1.赫斯的思想特质 2.从费希特到费尔巴哈 3.赫斯之于《巴黎手稿》的影响 二、日本的赫斯研究 1.山中隆次与烟孝一的科尔纽批判 2.广松涉的赫斯“压倒性影响”说 3.良知力的“合题”立场 三、中国的赫斯研究 1.侯才的先驱性研究 2.赫斯对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的建构 四、赫斯的思想局限 1.缺少黑格尔的辩证法 2.对国民经济学的表面理解 小结 …… 第四章 《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 第五章 异化劳动规定上的破绽——对《异化劳动和私人所有》一节的研究(上) 第六章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对《异化劳动和私人所有》一节的研究(下) 第七章 《精神现象学》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 第八章 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兼评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和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 第九章 《穆勒评注》的新视野——《穆勒评注》解读(上) 第十章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轴的转折点——《穆勒评注》解读(下) 第十一章 异化与物象化——兼评日本的“早期马克轴论争” 第十二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转折点——对《第三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解读 第十三章 从费尔巴哈到黑格尔的转变——[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上) 第十四章 对象化与异化是否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下)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文本中的时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