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

  • 字数: 284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杨肇中|责编:樊玉兰
  • 商品条码: 97871011604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选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体 用论的角度,阐述儒学公共精神得以衍生的内在逻 辑过程及其重要特质;二是基于历史的视野,看儒 学公共精神在现实社会政治实践中的彰显,以及其 在诸价值维度上的展开;三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重点阐 释儒学公共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主要涵养机制。基此研究发现,儒学公共精神资源 既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型 塑产生积极影响,又可为当下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社 会政治秩序的重塑,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此 外,就儒学的自我建构而言,亦具有如下意义:一 是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而被赋予旧邦新命 之意蕴;二是实现从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的转 变,进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本选题的主要学术价值在于:一、在儒学“内 圣外王”的整全性逻辑链重构中,系统梳理儒学公 共精神生成与演变的思想与历史脉络;其次,对于 儒学公共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展开,进行有益的理论 探讨。其中,既有对彰显儒学传统公共精神的诸价 值维度的思想辨析,又有开掘优秀传统思想资源, 型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文化思考。 本选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精神视域下 儒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及路径研究 ”(编号:16BKS123)的结项成果。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公共精神、儒学与社会主义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逻辑理路 第二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历史性生成 第一节 儒学公共精神形塑中的超越性维度——以天人关系的历史重建为中心 第二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道德形上学维度——以宋明理学中的王道公共性为中心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政治哲学维度——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言说为中心 第三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现实社会政治展开 第一节 “天下”与“国家”——儒家政治秩序中的共同体形态 第二节 “天下”国家化与“国家”天下化——中国传统政治共同体的最高公共性层级之衍变 第三节 从公共性看儒家伦理政治特质及其现代型变 第四章 儒学公共精神的价值维度及其现代转化 第一节 平等:儒家德性伦理的基线言说及其现代转化 第二节 自由:儒家德性伦理的精神境界及其现代转化 第三节 民本:儒家精英伦理的公共责任意识及其现代转化 第四节 共治:儒家治理伦理及其与现代协商民主的融通 第五节 天下:儒家普遍性政治秩序的追求及其现代视界 第五章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新际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秩序转型与普遍性形塑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秩序转型的三重维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性维度的新时代形塑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聚合 第六章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论析——以治理价值观为中心 第一节 儒学公共精神的理论旨趣与思想特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共精神特质 第三节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 第四节 儒学公共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的实现路径 结语 儒学公共精神现代展开的传统动力资源 附录一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述要 附录二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公共性逻辑建构的历史演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