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蔡慧清|责编:陈乔
  • 商品条码: 97871011631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期刊选取上,以 学界公认为19世纪聚焦中国 且代表西方汉学萌芽、发展 、成熟的《印中搜闻》《中 国丛报》和《中国评论》为 中心,兼及同时期的《教务 杂志》《皇家亚洲文会北华 支会会刊》《北华捷报》和 《布莱克伍德杂志》等;在 内容安排上,既整体梳理各 刊所载关于儒学的译介、研 究、阐释的刊文,又重点选 取各刊中最丰富最具有特色 的议题,将其置于儒学西传 的整体框架下,大致参照上 古儒学、原始儒学、两汉经 学、宋明理学以及现代新儒 学的分类,具体分为儒经圣 王、原始儒学、朱子、理四 个专项,对儒学人物、学派 、核心概念的译介研究与传 播展开点、面、线的考察, 以钩沉儒学西传主题与面向 突破及由隐而显、由渐到快 的历史轨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问题概说 第三节 本书的期刊视野、研究内容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 儒经圣王形象的西方世界公众传播 第一节 “信古”:西班牙修士“出使报告”中的先声 第二节 “证古”:耶稣会士护教“书”中的雏形 第三节 “疑古”与“释古”:新教传教士“刊”中的转型 第四节 传播转型的主体动力与文体基础 第二章 原始儒学议题的大众化与精细化 第一节 儒学译介早期议程设置的导向与动因 第二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印中搜闻》中的发生 第三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丛报》中的发展 第四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评论》中的深化 第五节 欧德理:儒学西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异域之眼” 第三章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构型 第一节 朱子学最早西传英语世界诸说辨析与探讨 第二节 英语世界公众传播朱子学的动因 第三节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汉学语境 第四节 朱子学英语译介与公众传播的具体形态 第四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上) 第一节 译“理”之争:马礼逊与米怜 第二节 “理”与“太极”之踌躇:麦都思 第三节 “理精于神”:湛约翰的译释拓展 第四节 因“译”之名而争“理”之实:湛约翰与麦丽芝 第五节 译释变通:理雅各的“理”译实践 第五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下) 第一节 汇通与就简:卜道成与卜德的共相 第二节 “语义法”还是“官衔法”:卜德与卜弼德等的争议 第三节 无限接近“理”本体:20世纪的译释 余论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启示与新世纪实践 第一节 客体在场与主体缺席:19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遗憾 第二节 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21世纪中国文化新型国际传播实践 第三节 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在场路径 附录一 《印中搜闻》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二 《中国丛报》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三 《中国评论》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四 《教务杂志》儒学主题刊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