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 出版社: 外语教研
  • 作者: 冯天瑜
  • 商品条码: 978752133999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秉承陈寅恪先生“解 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之题旨,以“封建”和“经济” 为典型案例,探讨汉字文化 古今转换、中西交会之际发 生的“名实错位”“概念误植” 问题;考究新名在内外交会 、中西涵化过程中的生成机 制。 本书是作者首倡的“历史 文化语义学”研究范式的又 一次学术实践。其理路是: 在古今转换、中西交会的时 空坐标上,对汉字术语的生 成、演变寻流讨源;且透过 语义的窗口,探寻语义变迁 中的历史文化蕴涵,展现汉 字文化异彩纷呈、后浪逐前 浪的历史状貌。本书对“封 建”“经济”寻流讨源,由语 义变迁之“考”导入思想概念 之“论”;认为:对译中发生 名实错位,均有其历史、社 会及文化的原因。考察这些 原因,追查其误植的弊害, 或有助于亡羊补牢,找寻补 正办法;或可为今后的新语 创制寻觅正途,防止不确切 新名的再度出现与滥用。误 植词若危害有限(如“经济” ),姑妄言之,权且用之; 若危害甚剧(如“封建”), 则须设法更正,以另名取代 之。 该书兼具学术性和可读 性,既可满足专门研究者的 学术需求,也可满足中等教 育以上者的文化好奇心。本 书是中国文化史和概念史研 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的学术 原创,被誉为中国概念史研 究的标志性成果。本书使近 代术语的研究提升、延展至 文化史、思想史层面;使文 化史(包括文化交流史)精 确到词,迎接“文化史研究 的读词时代”。
作者简介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文化散论》、《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目录
导言 封建篇 一、古典汉字词“封建”的构成 二、封建分权的“周制”与君主集权的“秦制” 三、前近代日本的“封建”观 四、“封建”与feudalism相似点之初发现 五、西欧feudalism概念的确立及其与东亚“封建”相遇 六、清末民初之新名“封建” 七、新名“封建”之异化 八、“封建”概念泛化 九、还原马克思“封建”论 十、中国学人对“泛化封建”的批评 十一、“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皇权时代” 经济篇 一、“经济”的古典义:经世济民、经邦济国 二、中日近古经世实学“经济”论:国计民生 三、西方economy语义古今演绎与定型 四、幕末明治日本“经济”与economy对译 五、近代日本对译名“经济”的犹疑与替代尝试 六、清末中国学人对日制“经济”的拒斥与新名创译 七、民初:“经济”在中国的确立 八、今义“经济”考察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