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期帝制中国的教育与社会:1600—1900

晚期帝制中国的教育与社会:1600—1900

  • 字数: 520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编者:(美)本杰明·A.艾尔曼//(加)伍思德|责编:邹婧|总主编:刘东|译者:严蓓雯
  • 商品条码: 97875225122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清朝的儒家教育虽然也存在局限,但其数量和质量,以及教育在地域广度和认知程度上的多样性都有所增长。 通过对女子教育,家庭教育,数学、法学、满语等专科教育,科举考试的科目与变化,长江下游地区、西南地区的基础教育情况的考察,这本论文集以教育为分析棱镜,勾画了儒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问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教育在晚期帝制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在政治与思想生活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美]本杰明? A. 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晚期帝制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代表作有《从理学到朴学》《经学、政治和宗族》等。 [加]伍思德(Alexander Woodside),曾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主要研究东南亚史、晚清中国的教育与政治。代表作有Vietnam and the Chinese Model等。 译者简介 严蓓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翻译协会理事。迄今出版学术译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后殖民理性批判》《虚拟的寓言》等。 杨靖,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迄今出版专著5部,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译作30余篇、学术随笔150余篇。 禾摇,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毕业,英语专业八级,译有数部人文社科类图书。 赵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毕业,编辑,译者。
目录
导 论 // 伍思德 本杰明? A. 艾尔曼 第一部分 教育、家庭和身份 1 清代中期的女子教育 // 曼素恩 2 四位老师:李海观《歧路灯》一书中的教育问题 // 白亚仁 3 为教育而教育:曾国藩《家书》札记 // 刘广京 第二部分 科举与科目 4 儒家科举考试从明朝到清朝的变化 // 本杰明? A. 艾尔曼 5 方苞与《钦定四书文》 // 盖博坚 6 话语、科举与地方精英:清朝桐城派的诞生 // 周启荣 第三部分 清代教育活动中的专科学习和思想挑战 7 数学科学在清初及清中叶的发展 // 詹嘉玲 8 戴震与儒学传统下的学习观 // 包筠雅 9 清代的法学教育 // 张伟仁 10 满族/满语教育 // 柯娇燕 第四部分 学校与地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1 17、18 世纪长江下游地区的基础教育 // 梁其姿 12 中国西南地区的教育和国家意识塑造:1733—1738年间陈宏谋在云南的活动 // 罗威廉 13 晚期帝制中国的政治权力与教育创新的分裂 // 伍思德 14 1865—1911年间上海龙门书院的发展和江苏文化精英群体的扩大 // 秦博理 后记 清朝中国教育的发展 // 伍思德 本杰明?A.艾尔曼 撰稿人介绍 人名译名对照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