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医务人员薪酬也分别经历过“大锅饭”、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法、MBO(Management?by?Objectives,目标管理)、BSC(Balance?Score?Card,平衡计分卡)等改革尝试。随着价值医疗的兴起和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准备实施,RBRVS已成为不少地区医院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评估的工具选择。但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背景不同,社会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地位与作用存在认知差异,导致医疗服务项目中的人力价值的货币体现程度较低。这成为RBRVS运用中的一大难题。为此,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重庆市卫生经济学会会长、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培林教授以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对点值法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公立医院运用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书稿以美国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表)发展背景、结构及其演变、计算方法、检讨机制、实践效果为参考,详细介绍了国外点值法应用的背景与现状;同时对我国RBRVS实践情况进行了阐述,比如通过工作量绩效模式、医师费率模式、本土创新模式等探讨了我国点值法试点地区的差异;也探讨了新支付制度下[单病种、DRG(Diagnosis-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点值法可能面临的新特点。书稿探讨了重庆市医院成本管理研究中心创新版点值法实践,以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康复疼痛科、消化内科的点值法绩效管理模式为案例,分析了点值法实践操作中的重点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