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 字数: 337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汪信砚|责编:孟庆晓//李国庆
  • 商品条码: 97873003003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发展,必须从各个不同的 方面实现认识论研究范式的 转换,特别是转换认识论的 研究视角,从主体方面看认 识,具体地考察认识活动中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接收和加 工方式;转换认识论研究的 思维模式,以主体为轴心审 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着力 探讨作为知、情、意有机统 一的主体性结构在认识活动 中的展开和在认识结果中的 投射;转换认识论的研究层 次,由认识活动的社会主体 层次深入个体主体层次,阐 明认识活动在个体思维中的 实现过程。概言之,要丰富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必须深入探讨主体认识活动 的思维机制,从而深刻地把 握认识的本质,真正理解和 阐明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 动性和创造性。而按照上述 认识论研究范式转换的要求 ,深入探讨认识过程和创造 性思维、思维定势、认识的 发生和演化、认识的传播、 认识传统、自我意识、超前 认识、社会舆论等认识现象 ,能够深化我们对认识的本 质和机制的理解。
作者简介
汪信砚,1961年9月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等职;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在海内外出版著作和教材2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学术奖励。
目录
导论 范式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一、视角的转换 二、思维模式的转换 三、研究层次的转换 第一章 认识、反映和知识 一、认识是人脑对世界的能动反映 二、反映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反映概念的历史发展 四、认识的本质与知识的本质 第二章 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一、认识的主体性的根据、内容和实质 二、认识主体性意识的历史进程 三、认识论中客观性理想的辩证重建 第三章 认识活动的思维机制 一、认知结构与思维的操作机制 二、意志结构与思维的调节机制 三、情感结构与思维的控制机制 第四章 认识过程和创造性思维 一、作为能动反映过程的认识过程 二、感性认识的作用 三、知性与辩证理性 四、实践理念及其形成和现实化过程 五、非理性因素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 思维定势 一、思维定势的本质、特点和研究思维定势的意义 二、思维定势的形成机理 三、思维定势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影响 四、思维定势的调节 第六章 认识的发生和演化 一、认识的系统发生 二、认识的社会演化 三、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 认识的传播 一、认识传播的实质、基础、类型和特点 二、认识传播的系统结构和过程 三、认识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第八章 认识传统 一、认识传统研究的理论源流 二、认识传统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三、认识传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 四、认识传统的作用及其优化 第九章 自我意识 一、西方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演变 二、自我意识的本质和特性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四、自我意识的建构 第十章 超前认识 一、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二、超前认识形成的内在机理 三、超前认识的科学化及其实现途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