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忏悔录(精)/名著名译丛书

忏悔录(精)/名著名译丛书

  • 字数: 573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法)卢梭|译者:范希衡
  • 商品条码: 97870201158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32
  • 出版年份: 1992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忏悔录》全书共十二章,分一、二两部。前六 章为第一部,后六章为第二部。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 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 第一部叙述卢梭于1712年出生之后到1742年来到 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一章写他1712年到1728年 ,亦即16年的生活;第二章写1728年3月到同年12月 ,亦即9个月的情况;第三章是写1728年12月末到 1730年4月底,一年半时间;第四章是1730年4月底到 1731年10月初,共17个月;第五章和第六章,是从 1731年10月初到1741年秋天,两章共包括10年的时间 。第一部,卢梭描写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试图寻找 “卢梭之所以为卢梭”的种种原因。 第二部:第七章是写1741年秋到1749年夏,前后 共8年;第八章从1749年秋到1756年4月,共6年半; 第九章从1756年4月到1757年12月末,共1年半的时间 ;第十章从1757年12月末到1760年12月末,前后3年 ;第十一章从1760年12月末到1762年6月,共两年半 ;第十二章从1762年6月到1765年10月底,共3年半。 第二部主要是写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写他同“百科全 书派”的关系、与他们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几部重要 作品的创作。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生于日内瓦一个新教徒家庭,祖辈是法国人。在他出世后不几天,母亲便去世,他随其做钟表匠的父亲生活,由其姑母抚养。十岁时,其父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十六岁起,他便离开了日内瓦,漂泊瑞士和法国各地,当过仆人、学徒、家庭教师。由于天资聪颖,特别是经过长期勤奋的自学和个人奋斗,他获得了广博的知识,成了音乐教师,抄谱作曲,而且在这方面还小有名气,受到欢迎。一七四一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启蒙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孔迪亚克、达朗贝尔等人,替《百科全书》写稿。一七五〇年,应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写出了第一篇著名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大获成功,声名鹊起。一七五五年,他又应该学院的征文,写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两篇论文里,他谴责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论述了天赋人权和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人”的口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力图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阶层,确立小私有制的要求。一七五六年,他离开巴黎,在蒙莫朗西过隐居生活。在此期间,他同狄德罗、伏尔泰、达朗贝尔等人因观点分歧失和。一七六二年,他出版了《社会契约论》,提出了由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纲领,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的雅各宾党人的政治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其观点的激烈,再加上为人孤高,蔑视权贵,所以受到统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几无立足安身之所。终于于一七七八年七月,因贫病交加去世。 范希衡(1906—1971),名范任,号范希衡,笔名范行、知人、任典,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教授。1925年秋入北京大学法文系学习,1929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比利时留学,1932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获拉丁语系语言学及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上海震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校法文系。译著包括卢梭《忏悔录》、伏尔泰《中国孤儿》、布瓦洛《诗的艺术》、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圣伯夫《圣伯夫文学批评文选》等。
目录
译本序 柳鸣九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二部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附录 《忏悔录》的讷沙泰尔手稿本序言 安德烈·莫洛亚为一九四九年法国勃达斯版《忏悔录》写的序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