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 字数: 493
  • 出版社: 群言
  • 作者: 李国平//刘秉镰//冯奎|责编:李群//宋盈锡
  • 商品条码: 97875193087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区域协调与高 质量发展”主线,这也是长 江经济带发展改革最具挑战 同时也是最具潜力、最富活 力的方面。长江经济带作为 涵盖经济、社会、人口、资 源、环境等方面极其复杂的 超大型巨型系统,内部单元 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 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 差万别;中央部委垂直管理 的各类机构盘根错节;地方 行政层级与经济类型复杂多 样;城乡区域多类部门之间 头绪万千;行政机制、市场 机制、社会机制等嵌套重叠 。在这样一个区域,空间要 索流动所能释放的生产力, 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质量能 级,都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带动性,直接或间接影响国 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 研究,进一步探讨长江经济 带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 ,从中总结出推动区域协调 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并推而 广之到其他经济带区域,这 对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 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 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李国平,男,1961年12月出生,理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发表学术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1 5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十余项。专业领域为区域经济、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Igp@pku.edu.cn
目录
第一篇 总论篇 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态势与研判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一、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区城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第一阶段(1980-1991年):构想阶段 二、第二阶段(1992-2015年):探索与形成阶段 三、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推进阶段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成效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有待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三、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四、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难度仍然较大 五、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表现为整体不足与区域间高度不均衡 第五节 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以统筹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格局 二、以创新发展构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动力 三、以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来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 四、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以开放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内外联动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六、以共享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区城协调的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 一、我国区域政策演进的背景与进程 二、区域协调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分析 一、规划管理 二、生态环境 三、交通基建 四、产业合作 五、空间格局 六、贸易开放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协调政策对经济联系度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未来走势 …… 第二篇 专题篇 第三篇 地区篇 第四篇 借鉴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