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 页数: 197
  • 字数: 170
  • 出版社: 经济日报
  • 作者: 王木林著
  • 商品条码: 9787519611828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济伦理学 专著,主要探讨和分析儒家 义利观逻辑演变及其唯物史 观解读,侧重于儒家义利观 的提出与形成、确立与完善 、深化与成熟、反思与突破 四个阶段,分别按照重义轻 利、贵义贱利、尚义反利、 重义尚利的义利思想逻辑演 变进行论述和唯物史观阐释 。作者主要论述了儒家义利 观的四次演变即春秋战国时 期、秦汉隋唐时期、宋至明 中叶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儒家义利观贯穿中国古代伦 理思想史,经历了春秋、战 国、秦汉、隋唐、两宋、明 清等发展阶段,其中先秦和 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论 辩高峰。在几千年的中国社 会和文化发展上,儒家义利 观自始至终受到人们的密切 关注,并贯穿于中国社会发 展的全过程,积淀和内化为 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 主观世界的深层意识,对中 华民族基本精神和中国传统 文化思想的形成产生过深刻 影响。
目录
导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先秦时期儒家重义轻利观 第一节 重义轻利观与百家争鸣 一、先秦诸子百家的义利之辨 二、重义轻利观的内涵 三、重义轻利观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重义轻利观与封建制社会的建立 一、分封制的瓦解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列国变法与郡县制的实施 第二章 秦汉隋唐时期儒家贵义贱利观 第一节 贵义贱利观与独尊儒术 一、独尊儒术的义利观 二、董仲舒的正义不谋利观 第二节 儒佛道义利观的互动 一、儒佛道义利观的斗争与合流 二、韩愈的仁义本性观 第三节 贵义贱利观与封建制社会发展兴盛 一、中央集权与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 二、封建制社会发展与民族融合 第三章 宋至明中叶儒家尚义反利观 第一节 理学先驱者的义利观 一、周敦颐的无欲主静说 二、邵雍的王霸义利说 三、张载的天理人欲说 第二节 尚义反利观与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义利之辨 二、程朱理学义利观 三、陆王心学义利观 第三节 尚义反利观与封建制社会繁荣发展 一、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 二、封建制社会的繁荣复兴 第四章 明末清初时期儒家重义尚利观 第一节 重义尚利观的内涵 一、李贽的理欲共存观 二、王夫之的理欲并重观 三、颜元的义利合一观 四、戴震的理欲统一观 第二节 重义尚利观与启蒙创新 一、传统义利观的批判与反思 二、重义尚利观与启蒙的兴起 第三节 重义尚利观与资本主义的萌芽 一、封建制衰落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封建集权制的进一步巩固 第五章 儒家义利观的现代性转化 第一节 中国近代义利观的形成与转型 一、近代义利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