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理论研究再出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成立五周年学术论文集上下)

历史理论研究再出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成立五周年学术论文集上下)

  • 字数: 100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责编:吴丽平//史慕鸿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0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3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理论研究所成立五周年 ,汇报本所学人五年来在历 史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 性成果,特组织编辑此论文 集。论文集分“唯物史观与 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理论 概念与史学理论研究”“历史 思潮与学术争鸣”“史学传承 发展与学术转型”“史学视域 下的国家治理研究”五个部 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所 同仁五年来的学术研究与学 术转向。我们也希望在此基 础上再接再厉,积极关注重 大历史理论与现实问题,关 注历史理论学术前沿与学科 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 史理论研究“三大体系”,不 断推动新时代历史理论研究 的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和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历史学 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1月,下设9个研究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室、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历史思潮研究室(理论写作组)、中国通史研究室、国家治理史研究室、中华文明史研究室、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海外中国学研究室。在学术上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致力于丰富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在学科设置上打通古今中外,注重长时段、大历史研究,树立世界眼光,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致力于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历史智慧、智力支持。
目录
(上册) 一 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 唯物史观对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科学解释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世界史话语 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 张荫麟对唯物史观的认知及其演变 改革开放后胡乔木对中共党史书写的思考 思想与时代:新时代中国学术建构的前置之思 二 历史理论概念与史学理论研究 加快构建新时代历史理论研究“三大体系” 新时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进展、挑战与方向 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思考 “革命”的内涵与变形:一项全球思想史的考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历史理论”一词源流考——对中西历史思想交流中一个关键概念的探索 “历史理论”一词在中国语境中的使用及其意义 历史距离与现代历史意识嬗变 美洲人起源研究与近代历史意识之变迁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口述历史理论研究回顾 论新时代中国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三 历史思潮与学术争鸣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主要特征及其危害 试论历史思潮的学科定位及重要价值 1950年代范文澜与尚钺学术论争再析 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兼评《中国社会形态史纲》 要从历史发展大势看历史事件和人物——兼与沈志华先生商榷 “中国农村派”与“乡村建设派”的论争 20世纪50年代的凉山彝族社会调查与古史分期争论 20世纪以来“夏代怀疑论”驳议 争鸣还是立异?——从《史记》《汉书》关系的域外争论浅谈汉学史研究 探寻革命史研究的“新气息”:“新革命史”研究述评——以岳谦厚《边区的革命(1937-1949):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社会史论》一书为例 用正确历史观反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解析与批判综论 互联网带动史学发展 日本的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研究 发展中的非洲中国学:脉络、议题与特点 近二十年尼日利亚史学述评 (下册) 四 史学的传承发展与学术转型 进路:“反思”特质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新时代历史研究构建中国主体性的逻辑与路径 现实之问与学术回应——步平与中日关系史研究 简帛文献与中国早期史学史研究 备南北:《吴越春秋》与《南史》《北史》编纂 继往开来的隋代历史教育及其对唐代的影响 宋代士大夫灾异论再认识——以苏轼为切入点 两宋时期的兴亡论及其研究价值 辛亥革命期间英文报刊涉华报道中的孙中山形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