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政治哲学研究丛书

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政治哲学研究丛书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萧高彦|总主编:任剑涛
  • 商品条码: 97871001218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是西方重要的政治 思想典范,渊源于古典时期希腊与罗马的政治思辨, 并且在文艺复兴之后,与现代民主政治及宪政主义结 合,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历史的轨迹。在清末民初,也 曾经对中国的政治意识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追溯西方共和主义的 思想史,分析的对象包括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 雅维里、卢梭、孟德斯鸠、《联邦论》、西耶思、康 德、黑格尔,以及当代的政治理论家鄂兰、施密特与 史学家史金纳。作者萧高彦以“史论”的体例,详细 地分析每一位思想家的时代背景、问题意识、概念架 构,以及论述精义。本书呈现了古典共和主义以权力 平衡为核心的政治艺术,以及现代政治变迁的过程中 ,共和理念与宪政主义以及人民主权分别结合之后所 产生的“宪政共和主义”与“民主共和主义”的对立 与辩证发展。
作者简介
萧高彦,1961年生于台湾嘉义市,父亲祖籍湖南衡阳。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硕士,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政治思想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同时担任“中研院”学术咨询总会副执行秘书,并合聘于“中研院”政治所、台湾大学政治系、政治大学政治系。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思想史以及当代政治社会思潮,著有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 导论共和主义的系谱 一、前言 二、共和主义的意义及基本信念 三、古典共和主义 四、现代共和主义的两种进程 五、共和主义的式微 六、共和主义的复兴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与共和政制 一、前言:西方共和主义之渊源 二、思想脉络:希腊城邦的民主理念 三、政治学:德行、明智与立法 四、城邦与“政治统治”:《政治学》第1卷 五、公民身份:政治统治的民主要素 六、“政制”与统治团体:城邦政治秩序的寡头要素 七、政体分类及讨论 八、共和政制、中间政制与立法家的混合艺术 九、公民德行 十、结语:共和主义与民主政治 第二章 罗马与西方共和主义之奠基 一、前言 二、波利比乌斯:致用史学、政体循环与混合宪政 三、西塞罗的《论共和国》 四、结语 第三章 西塞罗与马基雅维里论政治德行 一、前言 二、西塞罗论述的脉络及分析架构 三、西塞罗论基本德行 四、西塞罗论效益 五、马基雅维里政治道德论的基本取向 六、马基雅维里论政治德行 七、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现象世界的政治逻辑 八、规范论与秩序论:政治道德的两种典范 第四章 马基雅维里论现代共和的政治秩序 一、前言 二、马基雅维里政治秩序论之相关文献 三、马基雅维里政治秩序论的基本范畴 四、马基雅维里论政治秩序之构成 五、公民共和主义和政治决断论?——马基雅维里政治观的现代意义 第五章 卢梭的民主共和主义 一、前言 二、普遍意志与政治权利——共和原则之证成 三、政府之特殊利益 四、激进民主与政治神学 五、卢梭理论建构之检讨 第六章 卢梭论立法家与民族文化 一、前言 二、立法家:议题的脉络及其人格特质 三、立法家以及政治空间之建构 四、立法家的创建行动与宪政体制之二元性 五、民族精神与公民结合作为政治现实性之动力 六、结语 第七章 《联邦论》中的两种共和主义 一、两种共和主义 二、超越孟德斯鸠:从古代到现代共和 三、宪政共和主义:隐蔽的人民 四、民主共和主义:人民正身的展现 五、制宪权的驯化:审议民主或正当性的持续奠基 六、结语 第八章 从共和主义到革命宪政主义:西耶斯的制宪权概念 一、前言 二、国民、宪法与制宪权:基本概念之初步考察 三、制宪权作为政治法律概念:西耶斯的革命宪政主义 四、西耶斯制宪权理论的自由主义精神 五、恶性循环的克服与再现 六、国民民族建构的歧义:从构成论到历史主义 第九章 历史理性中的共和理念:黑格尔与宪政国家 一、前言 二、德国观念论与共和主义 三、市民社会的辩证与整合 四、国家作为“理性公民共同体” 五、“合理爱国主义” 六、合理爱国主义与历史辩证 七、结语 第十章 共和主义、民族主义与宪政理论:阿伦特与施密特的隐蔽对话 一、前言 二、问题的出发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创建论 三、施密特的宪政理论:民族之政治决断与制宪权 四、“权力属于人民,权威存在宪法”:从政治神学到罗马共和主义 五、超越决断式制宪之外:美国立宪的延续性立宪 六、共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宪政原则 第十一章 斯金纳与共和自由概念 一、政治自由的意义 二、斯金纳论述之脉络:伯林的消极自由论 三、斯金纳对伯林自由论之回应 四、斯金纳对马基雅维里思想之诠释 五、法律的功能、目的及其根源 六、共和主义论述的典范竞争 结语 共和主义与当代社会 附录 “文化政治”的魅力与贫困 参考书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