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罪疚与修复(克莱茵全集)

爱罪疚与修复(克莱茵全集)

  • 字数: 460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英)梅兰妮·克莱茵|译者:杜哲
  • 商品条码: 97875192242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爱罪疚与修复(克莱茵全集)》展现了1921年到 1945年间梅兰妮·克莱茵在工作与观念上的成长,其 中较早期的论述,是她致力于婴儿焦虑对儿童发展的 冲击。其在写作上的杰出贡献,不仅在理论方面,而 且在临床实务方面也极为重要。 最后一章是讨论俄狄浦斯情结的文章,克莱茵提 出了她对于婴儿早期发展阶段的理论,扩展了弗洛伊 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为她后来主张婴儿出生后 半年会出现偏执一分裂心理位置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Klein,1882—1960),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客体关系之母”,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在其意义深远而富于开创性的工作中,她打开了理解婴儿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这些早期心理历程支配着婴儿的内心活动。她的理论将精神分析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驱力”转到了“关系”上。她也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具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1921) 第二章 青春期的压抑和困难(1922) 第三章 学校在儿童力比多发展中的角色(1923) 第四章 早期分析(1923) 第五章 论抽搐的心理成因(1925) 第六章 早期分析的心理学原则(1926) 第七章 儿童分析研讨(1927) 第八章 正常儿童的犯罪倾向(1927) 第九章 俄狄浦斯冲突的早期阶段(1928) 第十章 儿童游戏中的拟人化(1929) 第十一章 在艺术作品和创作冲动中的婴儿期焦虑(1929) 第十二章 象征形成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1930) 第十三章 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1930) 第十四章 论智力抑制理论(1931) 第十五章 儿童良知的早期发展(1933) 第十六章 论犯罪(1934) 第十七章 论躁郁状态的心理成因(1935) 第十八章 断奶(1936) 第十九章 爱、罪疚与修复(1937) 第二十章 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1940) 第二十一章 早期焦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1945) 附录一 批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克莱茵生平年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