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 字数: 1050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美)埃略特·阿伦森//提摩太·D·威尔逊//罗宾·M·埃克特|译者:侯玉波
  • 商品条码: 97875100486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7
  • 出版年份: 2012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是美国优秀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三位编写 者埃利奥特·阿伦森、蒂姆·威尔逊和 罗宾·埃克特在专业研究领域都 有卓绝的成就,并且都在教学第一线有超过20年的教学经验,被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等美国7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作者们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融为 一炉,内容全面完整、系统连贯,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 法,以及个体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个体态度和从众行为、团体过程和人 际吸引、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等社会心理与行为特征,反映了在环境、 健康、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从人们身边 发生的事情阐发深奥的理论,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一门学问严谨科学的魅 力,同时也深深浸润在希望以科学使世界更美好的人文关怀之中。
作者简介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第一版以来至今全球销量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蒂姆·威尔逊(Tim Wilson),密歇根大学博士。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导论课程已经有20多年,最近获得了“全美大学杰出教学奖”。2009年,他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罗宾·埃克特(Robin Akert),普林斯顿大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博士。她在韦尔兹利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课程近30年,她在从业初期就在那里获得了杰出教学的皮南斯基奖。
目录
第7版译者序 前言 关于作者 给学生们的特别提示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试一试!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  社会性解读的力量  了解社会影响的其他方法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  试一试!社会情境与行为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1.2 社会影响的威力  低估社会影响的力量  社会情境的主观性  1.3 解读从何而来:人性的基本动机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需要  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其他动机  1.4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问题  试一试!像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第2章 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2.1 社会心理学:一门实证科学 试一试!社会心理学小测试:你的预期是什么?  2.2 假说和理论的形成 从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获得灵感  以个人观察为依据建立假说  2.3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档案分析法  试一试!档案分析:女性、男性和媒体  观察法的局限性  2.4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调查法  链接 政治民意调查中的随机抽样  相关法的局限性:相关分析不等于因果分析  试一试!相关和因果:了解它们的差异  2.5 实验法:解释因果关系  自变量与因变量  实验的内部效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2.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社会神经科学  2.7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伦理研究的指导方针  第3章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  作为日常理论家的人们: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  试一试!避免自证预言  心理策略与心理捷径  链接 人格测验与代表性法则  写作:无意识思维的力量  试一试!推理小测验  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  3.2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思考抑制和反向加工  改进人类思维  试一试!你的推理能力如何? 阿马登?戴尔罗案例反思  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4.1 非语言行为 试一试!用你的声音作为非语言线索  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文化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  多渠道的非语言交流  链接 e-mail的两难:没有非语言线索的交流  4.2 内隐人格理论:填补空白  文化与内隐人格理论  4.3 因果归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归因过程的本质  共变模式: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试一试!听听别人如何进行归因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链接 警察审问和一致性偏见  文化与一致性偏见  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  自利归因  试一试!体育专栏中的自利归因  4.4 文化与其他归因偏见  第5章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  5.1 自我认知  自我定义的文化差异  自我定义的性别差异  试一试!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量表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试一试!对关系的相互依存性的量表  试一试!测量你的内在自我意识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链接 父母应怎样赞扬孩子?  心态:理解我们的能力  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  5.2 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  5.3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大舞台  文化、印象管理和自我提升  第6章 合理化行为的需要:减少失调的代价和收益  6.1 保持稳定、积极的自我形象  认知失调理论  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试一试!一锤子买卖的好处  认知失调、大脑和进化  合理化你的努力  非充分合理化的心理学  试一试!合理化你的行为  社会问题中的拥护和伪善  善行与恶行  试一试!善 行  文化与失调  链接 主流记者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对自杀性爆炸事件的解释  6.2 关于失调的最后几点思考: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6.3 再探天门教事件 第7章 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  7.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态度从何而来?  试一试!态度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  7.2 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返认知失调理论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改变  情绪与态度改变  试一试!认知需求  对个人想法的信心与态度改变  7.3 抗拒说服信息  态度的预防免疫  警惕产品内置  拒绝同伴压力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  7.4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预测自发行为  预测有意行为  7.5 广告的威力  广告如何发挥作用  链接 减少药物使用的媒体宣传有用吗?  阈下广告:一种精神控制方式?  广告、文化的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  试一试!广告与思想控制  第8章 从众:影响行为  8.1 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因  8.2 信息性社会影响:想知道“正确”情况的需要  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当信息性社会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试一试!信息性社会影响与突发事件  8.3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  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试一试!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试一试!时装:现实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8.4 利用社会影响以促进有益行为  链接 宣传的威力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  8.5 服从权威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服从的其他原因  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  第9章 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  9.1 什么是团体?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  团体的组成与功能  试一试!当你违背角色时会怎样?  9.2 团体与个人行为  社会促进:他人在场为我们增添活力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  社会懈怠的性别和文化差异:谁最偷懒?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  9.2 团体决策:两人(或者更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单独决策吗?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链接 出兵伊拉克的决定是团体思维的结果吗?  团体极化:走向极端  试一试!选择困境问卷  团体中的领导  9.3 冲突与合作  社会困境  试一试!囚徒困境  用威胁解决冲突  沟通的作用  协商与讨价还价  第10章 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10.1 产生吸引的原因  住在隔壁的人:时空接近效应  试一试!在生活中体验时空接近效应  相似性  互惠式的好感  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  人际吸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10.2 亲密关系  爱的定义  文化和爱  试一试!激情之爱量表  10.3 爱情和人际关系  进化和爱:选择配偶  链接 排卵是否会影响对男性吸引力的知觉?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  链接 恋爱中的大脑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  10.4 亲密关系的结束  分手的过程  分手的体验  第11章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什么人们助人?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试一试!互惠规范能促进帮助行为吗?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报酬  移情与利他主义:助人的纯粹动机  11.2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个体差异:利他人格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宗教和亲社会行为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试一试!心情好,做好事?  11.3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  环境:乡村与城市  居民流动性  旁观者数目:旁观者效应  关系的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  试一试!遗失信件技术  11.4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链接 增加志愿主义  第12章 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能防止吗?  12.1 什么是侵犯?  侵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侵犯行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试一试!打架及其吸引力  侵犯与文化  12.2 神经生化因素对侵犯的影响  性别与侵犯  酒精与侵犯  疼痛、不适与侵犯  试一试!炎热、潮湿与侵犯  12.3 社会情境与侵犯  挫折感与侵犯  被激怒和报复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  试一试!侮辱和侵犯  社会赞许、模仿和侵犯  媒体中的暴力: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  暴力能提高销售吗?  暴力色情与对女性的暴力  12.4 如何减少侵犯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  链接 阻止恃强凌弱:一项减少学校中侵犯行为的个案研究  宣泄与侵犯  战争对总体侵犯性的影响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愤怒?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  链接 学校里的同情心教育  12.5 哥伦比亚屠杀本来可以避免吗?  第13章 偏见:原因与消除  13.1 偏见:普遍的社会现象  偏见和自尊  发展的报告  13.2 偏见的定义  “刻板印象”:认知要素  试一试!刻板印象和攻击  “歧视”:行为要素  13.3 偏见的起因  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  如何赋予意义:归因偏差  责怪受害者  偏见和经济竞争:“现实冲突理论”  从众行为:规范性标准  内隐性别歧视  13.4 如何消除偏见?  接触假说  接触减少偏见的六个条件  早期种族混合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拼图教室法为什么有效  链接 合作与互倚:拼图教室  试一试!拼图式的学习小组  链接 来自“卡洛斯”的一封信  第14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来  14.1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  利用实验法  社会心理救援  14.2 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决社会困境  传递并改变社会规范  试一试!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  追踪消费  适当引入竞争  诱导伪善  消除小障碍,实现大变化  14.3 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试一试!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  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  金钱,物质主义和幸福  人们知道让他们幸福的是什么吗?  第15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15.1 压力与人类健康  恢复力  试一试!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  知觉压力与健康  自主感:知觉控制感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能做得到:自我效能  解释负性事件:习得性无助  乐观:从光明面看  试一试!生活定向测验  15.2 压力的应对  应对压力的性别差异  社会支持:获得他人的帮助  试一试!社会支持  敞开心扉:弄清创伤性事件的意义  15.3 预防之道:改善健康习惯  可预防的健康问题  社会心理学干预:更安全的性行为  试一试!改变你的健康习惯  第16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16.1 目击者证词  为何目击者经常指认错误?  判断目击证人是否犯错  试一试!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  判断证人是否撒谎  试一试!测谎  目击者的证词能够得到改进吗?  关于恢复性记忆的争论  16.2 陪审团:团体判决过程  审判过程中陪审员对信息的处理  认罪:它们总是像看起来那样吗?  陪审室内的商议  16.3 公民为何守法?  严惩能够阻止犯罪吗?  试一试!你了解各种联邦罪名的量刑吗?  程序公平: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出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