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运河汴渠实测者——沈括

大运河汴渠实测者——沈括

  • 字数: 53
  • 出版社: 南京
  • 作者: 吴朋飞//赵金华|总主编:张廷皓
  • 商品条码: 978755333381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96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沈括官宦生涯中兴修水利的大事件为主线,突 出汴渠兴利与沈括实测汴河,分7个章节来展现沈括充满传 奇的一生。第一章为初显身手治沭水,第二章为抗万难修 万春圩,第三章为汴渠兴利通南北,第四章为奉旨勘测治 汴河,第五章为南下两浙兴水利,第六章为梦溪笔谈记水 利,第七章为科学通才留千古。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 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 )。北宋时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学家。至和元年 (1054年),受朝廷恩荫进入仕途,任海州沐阳主簿,开 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考中进士 。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三司使、 鄜延路经略使等职。元丰五年(1082年),沈括遭受政治 打击,承担永乐城大战失败的责任,遭贬谪至均州(今湖 北丹江口)。元祐三年(1088年),他正式结束三十多年 的政治生涯,隐居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昭圣二 年(1095年),沈括在梦溪园逝世,享年六十五岁。希望 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了解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沈括, 了解沈括实测汴河,独创分层筑堰技术和他一身勤恳为民 兴水利的历史。
精彩导读
第一章初显身手治沭水 悠悠沭水不尽流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 ,沈括出生在一个官僚士 大夫家庭。钱塘沈氏是当 地的名门望族,其父沈周 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进 士,其母许氏出身于世家 大族,舅舅许洞是著名的 战略学家,哥哥沈披是一 位水利学家。康定元年 (1040),沈周任泉州知县, 沈括随父亲前往泉州。在 泉州的四年问,沈括开始 从师学习。庆历三年(1043) ,朝廷命沈周回京就职, 任开封府判官,沈括便随 父亲从泉州前往京师。约 在庆历六年(1046),沈周任 江东路转运使,沈括又随 父亲南下至江宁(今江苏省 南京市)。在江宁,沈括认 真读书习字,并开始学习 医术。皇祜二年(1050),沈 周辞去江东路转运使的职 务,自请前去明州(今浙江 省宁波市),后任明州知州 。这次沈括没有跟随父亲 前往明州,而是去了苏州 舅舅家中攻读诗书,并继 续钻研医术,收集医方。 北宋皇祜三年(1051), 沈括的父亲沈周去世,他 开始为父守丧。至和元年 (1054),服丧期满后,按宋 代官员死后可荫其子的规 定,沈括被任命为海州沐 阳县主簿,时年二十三岁 。主簿是县令属下掌管文 书的佐吏,类似今日县长 助理一类的官职。这是沈 括一生中担任的第一个官 职,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 十多年的官宦生涯。 沭阳,即今江苏省宿迁 市下辖沭阳县,因位于沭 水的北岸而得名,是沈括 从政和治水的重要起点。 沭水,又名沭河、老沭河 、总沭河,是《周礼·职方 氏》所写的“浸日沂、沭”的 地方。根据单树模主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 典》(江苏省)中的相关记载 ,该河发源于山东省沂水 县境内的沂山南麓,同沂 河平行南流,过郯城县红 花埠在新沂县谢庄(今江苏 省新沂市港头镇)进入江苏 境内。沭水下游河道紊乱 多变,在黄河夺淮前,上 中游来水在新沂县马陵山( 今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 分南北两支,一支经宿迁 县(今江苏省宿迁市)皂河在 县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湖滨 新区)附近人泗水,另一支 流经沭阳县城急转一路向 东,由灌河口入海。黄河 夺淮后,来水改从新沂县( 今江苏省新沂市)南境向东 入沭阳县,分支穿青伊湖 、硕项湖(均已淤平),假道 蔷薇河、临洪河入黄海, 长约400千米。 沐阳县地处平原,地势 平缓,沭水在流经沭阳县 后水势变缓,河流从上游 携带的泥沙因没有充足的 前进动力而发生沉积,宣 泄不畅,阻塞了河道,河 床逐渐升高,每逢汛期, 河水极易泛滥,发生洪涝 灾害,淹没农田,危害百 姓。沈括赴任之时,沭阳 县境内的沭水已无人治理 多年,河道淤塞后泛滥成 灾,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官府在治理沭水上也没有 什么作为,只管剥削农民 ,征收田租,致使百姓民 不聊生。沈括的前任县令 不关心民事,在治水方面 没有才干,冬令农闲时节 疏浚沭水时,由于制定的 工作计划不符合实际,又 屡次变动计划,消耗了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引起了被调集过来的民夫 们的反对。而且县令还趁 机侵吞赈灾款,借修复水 利之名,横征暴敛,搜刮 民脂民膏,致使数千饥民 集聚县衙,最终酿成民变 。为了平息民怨,不让事 态进一步扩大,上级调走 了县令,授命沈括代行县 令一职,负责处理善后工 作。沈括临危受命,担起 了疏浚沭水的重任。 疏沭筑百渠九堰 沭水疏浚工程是沈括任 沭阳主簿时的最大政绩。 沈括接下这项工作后,面 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大片 田地被河水淹没不能耕种 ,百姓吃不饱饭,饥荒横 行,民怨积聚已久,然而 工程进度却停滞不前。眼 看春天将至,播种时节也 要到来,沭水疏浚问题若 不能解决,就可能耽误播 种耕作,错过农时。沈括 深知要稳定当地的民心, 保障民生,必须治理沭水 ,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生 产条件,解决农民的吃饭 问题。秉着爱国爱民的赤 子之心,沈括下定决心疏 浚沭水,他讲求实际,亲 自探察沭水,体察民情。 在民间走访时沈括发现 ,激发农民反抗情绪的原 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令 朝令夕改,没有定数。在 之前的治理中,计划经常 几日之内一变再变,致使 民夫产生积怨情绪,动乱 人心。另外,参与修筑水 利工事的人员众多,管理 权限不明,行动效率极低 。二是巡视监督的官吏对 待民夫态度粗暴,加上工 程进展缓慢,徭役期限不 断延长,加剧了民夫们的 不满。找准这两方面的原 因后,沈括提出不应该朝 令夕改,随意改变工作计 划,强调政令一致,赏罚 分明。沈括立即罢免了原 来监督修建水利的官吏, 重新安排人员管理,明确 分工,自己也身体力行, 亲自到工事上考察工程进 度。沈括的治水方案得到 了民夫们的支持,挽同了 民心,民夫们都积极投入 到治水工作中去。海州派 去视察工作的官吏认为工 程要四十天才能完工,但 沈括考虑到春种时节将至 ,也不愿过度延长民夫的 工作时间,认为实际完成 时间可以缩短十天,三十 天即可。沈括以自己的聪 明才智制定了排灌结合的 治水方案,调集数万民夫 ,全力投入到沭水的疏浚 工程中。沈括顺利完成的 疏浚沭水任务,是个了不 起的政绩。 P4-9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初显身手治沭水 悠悠沭水不尽流 疏沭筑百渠九堰 受民敬仰传千古 第二章 抗万难修万春圩 据理力争定施策 工程实施见成效 撰《万春圩图记》 第三章 汴河兴利通南北 立国之命惟汴河 疏浚汴河良策多 汴河淤堵患频现 第四章 奉旨勘测治汴河 支持农田水利法 独创“分层筑堰法” 助推“导洛通汴” 第五章 南下两浙兴水利 奉命南下两浙 相度两浙农田 倡改两浙建制 第六章 《梦溪笔谈》记水利 高超巧合龙门 淮南漕渠复闸 三记沿河堤岸 第七章 科学通才留千古 博学多艺展全才 晚年潜心著《笔谈》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