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与韦伯的五个对话

儒家与韦伯的五个对话

  • 字数: 165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叶仁昌|责编:周红聪
  • 商品条码: 97873082251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韦伯作为西方社会学界 的思想高峰,其对儒家的解 读始终深刻影响着西方对中 国传统的判断。 但韦伯的理解是正确的 吗?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从 经济伦理、财富思想、支配 类型、理念类型及决策伦理 五个角度分析韦伯对于儒家 解读的特点和不足,不只具 体地指出韦伯对儒家的理解 盲点,还应用韦伯的方法学 来新论儒家,试图补足韦伯 对儒家在研究上的遗漏,完 成韦伯未竟的探索。 儒家也在这个过程中因 为新的视角而得到了不同的 诠释。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经济伦理的对话:入世抑或现世? 前言:儒家不利于近代资本主义? 一、理论与思辨层次的质疑:内在超越说 二、经验与实践层次的质疑:通俗儒家说 小结:韦伯有错,但仍站在那里! 第二章 财富思想的对话:无限利润心? 前言:经济伦理的一个遗漏 一、贫穷不是美德的条件 二、士君子同样可以求富 三、道德对财富的主体性 四、中庸式的财富阶层说 小结:儒家欠缺无限利润心 第三章 支配类型的对话:道德型正当性 前言:以韦伯的架构为参照 一、儒家有正当性观念吗? 二、儒家与法制型支配 三、儒家与传统型支配 四、儒家与克里斯玛支配 小结:道德型正当性的试拟 第四章 理念类型的对话:义利的四种模式 前言:纯粹类型的应用 一、取代模式:“以义斥利” 二、条件模式:“先义后利” 三、化约模式:“义即公利” 四、因果模式:“义以生利” 小结:义利的双重定位 第五章 决策伦理的对话:何不曰利? 前言:高明巧思下的难题 一、危险引信:衡量利弊得失 二、政策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 三、狂信下的手段与后果问题 小结:利益思考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