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考证(1862-1908)

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内廷演戏考证(1862-1908)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中国戏剧
  • 作者: 岳微|责编:曹静
  • 商品条码: 97871040488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伶人”为切入点 ,以同治、光绪年间京剧 伶人内廷演戏活动为主要 研究对象,在借助“清昇 平署档案”全面考证相关 史实的同时,亦辅助戏曲 史料等对由京剧伶人“内 廷演戏”这一特殊从艺经 历而引发的艺人个人技艺 和声望的提高、畸形的社 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 发展的桥梁作用、民间观 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等文 化问题予以了关注。 全书共分为三个章节 :“内廷演戏概说”“京剧伶 人的个案研究”“京剧伶人 内廷演戏的文化观照”。 第一章“内廷演戏概说”, 分别从管理机构异平署、 内廷中的京剧伶人、承差 场所及常演剧目三个方面 ,整体描述了同光时期内 廷戏曲活动的管理情况, 京剧伶人人宫的大致脉络 ,伶人的时代特征,以及 宫内常用的演出场所和上 演的剧目。初步描绘了同 治光绪年间,京剧伶人宫 内演戏活动的大致环境和 基本样貌。第二章“京剧 伶人的个案研究”,分别 以谭鑫培、陈得林、王瑶 卿、杨小楼4名深得慈禧 赏识的宫内名伶为个案, 从“艺术经历及地位”“宫中 承职综述”“宫内承差轶闻” 三个方面着手,借助舁平 署档案与梨园史料、民间 轶闻的相互补充与验证, 及舁平署剧本和老唱片的 分析和选用,回顾、梳理 了4位京剧伶人内廷演戏 的经历,重组、再现了伶 人内廷承差的史实。第三 章“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 文化观照”则主要针对由 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经历” 所引发的“个人技艺和剧 坛地位的提升”“畸形的社 会认同”“内廷与民间戏曲 发展的桥梁”“民间观戏与 堂会之风的兴起”等社会 问题进行了文化上的评析 。
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三、选题的断代及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关于“内廷供奉”一词 第一章 内廷演戏概说 第一节 管理机构——异平署 一、历史沿革 二、机构构成与人员配备 三、相关署衙与民间行会组织 第二节 内廷中的京剧伶人 一、京剧伶人入宫始末 二、京剧伶人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承差场所及常演剧目 一、承差场所 二、宫内演出剧目 第二章 京剧伶人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谭鑫培 一、艺术经历及地位 二、宫中承职综述 三、宫内承差轶闻 第二节 陈得林 一、艺术经历及地位 二、宫中承职综述 三、宫内承差轶闻 第三节 王瑶卿 一、艺术经历及地位 二、宫中承职综述 三、宫内承差轶闻 第四节 杨小楼 一、艺术经历及地位 二、宫中承职综述 三、宫内承差轶闻 第三章 京剧伶人内廷演戏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内廷演戏引发的伶人身份变化 一、艺人技艺和地位的提升 二、畸形的社会认同 第二节 内廷演戏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 一、内廷与民间戏曲发展的桥梁 二、民间观戏与堂会之风的兴起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